摘 要:現代藝術進行變革之后,綜合材料繪畫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材料,而是多樣化地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繪畫精華,綜合材料繪畫融入西方元素之后,在繪畫技法上也增添了更多的韻味。本文以綜合材料繪畫的發展現狀為出發點,闡述了綜合材料繪畫在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綜合材料;繪畫技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J211.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簡介:楊 波(1974—),男,重慶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美術、繪畫、壁畫、漆藝。
一、綜合材料繪畫的發展現狀
在當代藝術作品中,對民族文化、當今時代的反思以及作品的內在精神的體現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傳統的國畫、油畫還有版畫,都需要遵循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在創作理念上、創作形式上作出改變,用現代的審美眼光,在學術上沖破固有的傳統觀念,以新型技術作為推動力量,以此來激發在繪畫上的創造能力,改變認知上的狹隘、理解上的偏差,讓看到作品的人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藝術與人文科學強烈的沖擊。只有這樣,當代藝術才能有更好的前景,找到全新的出路,讓人們意識到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之間的沖突,從而喚起人們的反思,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二、綜合材料繪畫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1.重視對材料的研究
在進行創作時,造型表現是繪畫技法的重要畫面因素之一,不同的色彩憑借自己強烈的感染力,也是組成畫面因素的元素。繪畫藝術發展初期,只需要繪畫材料本身來體現藝術之美。后來,藝術家們的審美眼光越來越獨特,現代的繪畫教學已經不再局限于紙張、顏料以及繪畫工具本身了,而是將目光更多地投注在了丙烯以及一些塑料制品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們都是藝術界的寵兒。實踐證明,在繪畫時運用多種材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綜合材料本質和特性上的認識,而且學生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吸收一些這些材料方面的文化。教學的本質是希望學生客觀地認識綜合材料的性質,不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給繪畫材料強加某種文化特征。
另外,在繪畫材料上,逐漸將學生的目光從平面材料引導向非平面材料上。將非平面材料進行有機融合,要求學生對這些材料有最基本的認識與理解。利用這些材料所創作出的作品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這種特殊的質感,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寬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擺脫傳統的思維習性。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在教學中注重對材料的研究,其實是為了鍛煉學生挖掘綜合材料的美感以及提高自身審美,只有通過學習和研究,才能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創作,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素養。
2.重視傳統、關注現實
繪畫語言的表達都是以繪畫材料作為傳遞載體。進行綜合材料教學打破了傳統的繪畫材料和技法單一的束縛,運用綜合材料進行繪畫創作,作品的內在精神以及文化底蘊為繪畫增添了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在選取繪畫材料時,要從生活的感受出發,對繪畫材料的藝術語言表達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這樣才會更加自如地運用綜合繪畫材料。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將我國各民族的本土文化融入到繪畫創作中,不能將綜合材料繪畫教學與我國的本土文化隔離開來。
3.強調中西繪畫的比較研究
西方的繪畫作品中強調焦點透視,整個作品中只有一個焦點主體物,而中國的繪畫作品中則是有多個焦點;西方的繪畫藝術強調立體感,會將事物的本質移植到作品中,而中國更多的則是注重神韻,比較含蓄。中西方繪畫藝術中存在諸多差異,若是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對教育者而言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是從意義上講,卻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為我所用。所以在繪畫技法的教學中,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分析,同時還要注重互相融合,學生只有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才能拓寬知識面,提高藝術修養。這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傳播,更是國際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方式。
進行綜合材料繪畫教學可以使學生解除傳統繪畫藝術固有的束縛,打破自我界限,其中蘊含的語言研究以及獨特的思維方式,更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進行綜合繪畫材料教學更是將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進行有機融合,為我國未來的美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為以后藝術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馬 媛.關于綜合材料繪畫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2,(5):119-121.
[2]馬常鳳.論綜合材料繪畫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3,26(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