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積極培養更為專業、優質的烹飪人才是現代烹飪教育重要目標。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烹飪教育是一種熱門專業,主要是為社會的發展輸送相應的人才資源。在中等烹飪教育工作中,應以能力為本位,注重人才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為此,本文就現代中等烹飪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的實現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中等烹飪教育;能力本位;職業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簡介:杜官朗,江蘇濱海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烹飪教育。
一、現代中等烹飪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實施的重要性
新時期,人們對烹飪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職業學校應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資源,加強人才烹飪素質培養成為一項現實性的任務。與此同時,中等職業學校面臨來自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等的壓力,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形成制約。
為了實現能力本位的教學目的,應加強對烹飪專業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構建更為規范性的烹飪教育教學體系,運用更具創新性、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來豐富教學內容,以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嚴格貫徹全能型人才培養的宗旨和理念,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現代中等烹飪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工作開展的策略
1.優化烹飪教學內容,融入能力本位理念
在人才輩出的現代社會,為了增強人才競爭力,應及時對烹飪教育中的相關內容予以豐富和優化,積極融入能力本位理念,明確了解能力本位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是當前烹飪教育內容設計的重要前提。
在烹飪教學工作中,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貼近該專業的職場環境,以該專業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為前提,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予以鍛煉。一般來說,若想做一名合格的廚師或烹飪師,除具備基本烹飪知識與技巧外,還要具備足夠的職業素養,不怕苦、不怕累、嚴謹、干凈利落等是一名烹飪師必備的素質。為適應社會,在中等烹飪教育中應將實踐性教學工作為核心任務,注重對學生烹飪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2.創新烹飪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對于烹飪教學工作而言,若想更為深入地踐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應對現有的烹飪教學模式予以創新,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構建更為規范的教學體系,將更具個性化、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應用其中。同時,也可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在融洽、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創新烹飪教學模式,應將情境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式應用其中,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狀態下實現對知識點的全面習得。以多媒體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媒體庫和網絡平臺中搜集優秀的烹飪資料和作品,以圖片、視頻和文本的形式進行呈現。
同時,對經典的烹飪視頻資料進行剪輯,如中國烹飪大賽、各省級烹飪比賽等,這些資料都可供學生欣賞,然后讓學生開展實踐操作訓練,不斷突破與進步,這對學生烹飪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可實現烹飪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
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平臺
通常條件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投資金額較少,很難支付諸多專業設施所需費用,基本的教學設施不足,導致教學受到嚴重制約。為解決以上問題,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既能為學生提供最為專業、最為高端的實踐操作平臺,還可為企業提供人才,讓企業具備人才的首要選擇權,達到雙贏的目的。由于飯店屬于經營狀態,其在菜品經營方面更為專業,在具有專業性、職業性的平臺開展實習,能力本位的踐行是必然結果。
綜上所述,為積極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形勢,構建更為完善的烹飪教學體系,應對現有的烹飪教學模式予以優化和創新,開創更具規范性的烹飪方式,了解到能力本位教育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因此,新時期中等烹飪教育工作的開展,應以能力本位為前提,實現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積極開展情境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同時,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實訓環境,以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
參考文獻:
[1]鄭海云,郝志闊,吳耀華,等.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以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為例[J].職教通訊,2014,(8): 28-31.
[2]成希祥.關于烹飪專業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