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能訓練是競技網球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發揮應有的競技水平,需要建立在完善的體能訓練的基礎之上。本文從競技網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概念、特征以及體能訓練內容等方面入手,對目前國內競技網球體能訓練的手段進行分析研究,旨在說明體能訓練是競技網球訓練的基礎。教練員應結合網球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和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建立科學的體能訓練體系,從而促進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網球;體能訓練;競技運動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8
作者簡介:張啟帆(1990—),男,西安郵電大學體育部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1.競技網球運動體能的概念分析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權威資料對體能概念的定義發現,田麥久等人對體能概念的定義是: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構成。網球運動項目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運動強度大,間歇時間長。為了能夠支撐高強度的比賽,機體必須具備能夠在短時間內高功率輸出能量的能力。因此,運動員在每一回合的比拼中的能量供給主要來自于ATP-CP供能系統和糖酵解供能系統。其中,ATP-CP供能系統占主導地位,只有在運動強度超過ATP-CP供能的極限時,由于機體內大量的乳酸分泌并積累,糖酵解供能系統才參與供能。此外,由于競技網球運動的另一個特征是間歇時間較長。在運動間歇期,參與供能的是有氧代謝供能系統,有氧代謝供能系統對機體疲勞的消除、能源物質的儲備、機體代謝水平、各器官的機能情況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競技網球運動體能訓練的特征分析
(1)體能訓練與賽程安排相互協調。體能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競技比賽服務,運動員在日常的體能訓練過程中要圍繞競技比賽來開展。在體能訓練周期的安排方面,要根據運動員參加比賽的密度、強度來決定。例如,一些當代優秀職業選手會在一個賽季中通過參加大強度的比賽代替部分體能訓練;通過選擇參加高密度、高強度的比賽,以達到“比賽負荷刺激—體能恢復—超量恢復—適應負荷刺激”的效果。
(2)體能訓練安排應符合網球技術及戰術特點。在網球比賽中運動員采用的所有戰術都是發球、接發球、底線正反手、網球截擊等技術的結合,要求運動員能夠在球場通過連續的腳步移動、身體的平衡性、動作的協調性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在現代網球技(戰)術中,底線多拍回合已成為主流技術,這要求運動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腳步移動和擊球動作。因此,在體能訓練方面既要注重提高運動員的瞬時爆發力,又要注重增強運動員的能源儲備和體能恢復能力。提高瞬時爆發力主要依靠專項的速度、力量等訓練增強運動員體內ATP-CP系統的供能能力。此外,增強能源儲備和體能恢復速度的有效途徑是提高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運動員的能源物質的恢復速度越快,乳酸的排解能力越高,在下一回合中占據的優勢就越大。
3.競技網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內容分析
網球運動對運動員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較高,在一場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具備完善的技術構成,還要具有迅速向球移動的能力、移動中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以及急停急起的能力等。
(1)力量訓練。在力量訓練中,關鍵是要控制好負重強度、練習間隔以及練習次數。力量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機體的肌纖維構成,在肌纖維構成發生改變之前,首先出現的是神經系統的適應性變化。而肌纖維構成的變化則要出現在神經系統適應性變化后的5~6周。因此,只有長時間、有規律、不斷改變負荷強度的力量訓練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在一個階段的負重練習中,負荷重量的選擇一般是在運動員在每組中最多能完成12次以內的負重量,在這個重量下完成3~5組,每組10~15次,負荷重量要隨著每組次數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直到達到最大值。每組之間的間歇時間控制在45~60秒。
(2)有氧耐力訓練。有氧耐力訓練的目的是提高運動員在競技過程中抗疲勞以及在運動間歇消除疲勞的能力。在有氧耐力訓練中,首先要控制訓練強度的大小。在運動生理學中用無氧閾來顯示有氧耐力訓練強度的大小,一般認為在運動中運動員的瞬時心率達到最高心率的60%~90%,或運動員的攝氧量達到最大攝氧量的50%~85%,說明此時的訓練強度已達到有氧耐力訓練的最高強度。此外,在有氧耐力訓練中還要控制好運動時間,一般在30~40分鐘為最佳。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吳福全,等.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2]王 寧.芻議網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 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