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態,運用廣泛,效果明顯。煤化學作為煤炭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現狀有待改變。運用新媒體進行煤化學教學,是提高煤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必然趨勢。本文就新媒體在煤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煤化學;新媒體;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2;TQ-530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簡介:李艷平(1981—),女,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有機化學藥物分析。
煤化學是朔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保┟禾繉I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從事煤炭相關工作的重要工具。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多學科交叉,內容更新較快。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傳統教育模式已經落后,不斷涌現出的新媒體資源,為探索煤化學的教育模式開辟了道路。
1.新媒體資源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為輸出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的所有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形式的總稱。新媒體表現形態多樣,包括各大網站、手機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紙、博客、虛擬社區等。
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大眾性、多元性、即時性、互動性、海量性等特點,成功彌補了傳統媒體中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只能單向傳播的缺點,改變了大眾媒體以往長期的傳播機制。
2.煤化學教學現狀及改革趨勢
(1)“一言堂”教學,信息流動呈現單向性。傳統的煤化學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活動,是一場由教師自導自演的獨角戲,學生僅僅是觀眾,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和進度。這種課堂教學,信息交流處于一種不通暢的狀態,缺少人際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厭學情緒嚴重。興趣是學習一門課程的前提。導致學生學習煤化學課程興趣喪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沒有因材施教,無視個體差異。②不注重引導和啟發,知識包辦。③重理論,輕實踐。④學生沒有自主權,喪失獨立性。這種教學環境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厭學情緒嚴重等。
(3)學生認知程度不足,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傳統教學模式手段單一,缺乏動感,難以將煤化學工藝流程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煤炭有機顯微組分中,概念之間辨別度不高,學生難以區分。由于課堂板書和圖畫的限制,無法將這些枯燥無味的名詞解釋、定義等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造成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教學內容,極大地降低了教學質量。
(4)專業知識更新快,教材內容陳舊?,F代科技發展迅猛,不斷涌現出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技術,導致煤化學課程現有的教材已經不能囊括所有煤化學知識體系。教材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它只是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學生應該轉變傳統學習思維,不依賴教材,學會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給我們的資源,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3.新媒體的優勢及在煤化學中的應用
(1) 互動性。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信息傳播的單向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網聊系統,如QQ群、微信圈、貼吧等,實現討論、答疑解惑、遞交與返還作業、指導實習等。這使得煤化學教學從教師講授的單一模式轉變為雙向交流的現代化模式,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可不斷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超時空。在新媒體資源環境下,煤化學教學將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實現遠程教學。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課下還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
(3)個性化。新媒體使信息傳播者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教師可以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并根據學生反饋結果不斷改進教學方案,讓學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識。此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需要以及認知方式,訪問相關媒體資源,獲取相關知識。
4.結語
將新媒體技術充分滲透于煤化學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目標。廣大師生應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資源,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石 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鄭君芳,賀俊崎.新媒體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初步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