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新課改在初中政治教學中不斷深化,要求初中政治教學不斷地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改革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當前的傳統教學觀念已經與時代脫節,在政治學科中,若想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的方式,就必須要求老師在政治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在政治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到達真正的教學目的。本文從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原則入手,分析探究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主體;探索;案例教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簡介:羅 湘(1978—),男,江蘇蘇州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育。
一、案例教學法的含義
案例教學法也稱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即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現實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引入符合知識點要求的典型案例,建造出一個適合情境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中,實現情境的模擬。在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學生變為案例中的角色,分組進行討論,知識點在討論中很輕松地被學生所掌握。案例教學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實施原則
1.具有一定的事實性
在選定教材的過程中,應結合時代的背景,找出一些與時政相關的新鮮案例,使教學不與時代脫節,具有現實性意義。同時可以結合校園事件或確實發生過的事件進行重進改編,讓學生在政治教學中,不但可以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點,還能從中受到啟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對將來的時事政治學習具有推動作用。
2.具有實際意義
在案例教學法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初中政治的教學才能有意義。
例如,“努力改變命運”一課中,老師可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課堂進行講解:劉某是貧困山區的一名中學生,父母在車禍中意外去世,他是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奶奶年紀大了,僅靠低保勉強過日子,一家人的生活很凄苦。他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去上學,放學后去地里幫奶奶做些農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自己能考上大學,讓奶奶過上好日子。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刻苦,考入了某名牌大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通過這種案例的學習,激勵學生更加刻苦學習。
三、案例教學法在政治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激發,是新課改的要點。教師只有積極尋找新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正好能滿足政治教學的需要,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法律常識時,這種方式更有效。案例教學法來源于生活,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它能將比較難理解的抽象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案例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增進學生和老師間的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標。
四、案例分析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意義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想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讓課本知識不再枯燥和乏味,難以記憶。
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老師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結合學生在政治教學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學習能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生動的案例教學,可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知識中領悟道理,從而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目的,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作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案例教學法的內在要求是在教學中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熊才意.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5, (21):82.
[2]王殊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