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進行人物畫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把學生的實際情感和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需要結合起來,采取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喜歡美術,學好美術。
關鍵詞:美術;人物畫;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簡介:徐 紅(1987—),女,江蘇洪澤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小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進行人物畫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知識和年齡的限制,再加上還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所以缺乏整體的觀察能力,容易以偏概全。因此,老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給學生布置明確的觀察任務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缺乏耐心,不夠仔細。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盡量給學生布置一些明確的觀察任務。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細化到某一個點上。例如,讓學生去觀察某一個人的眼睛、嘴巴、鼻子等;還有,當一個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時,要觀察他的臉部特征是什么樣的以及身體動作。先從局部去觀察人的特征,然后綜合起來去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把這個人物畫活。
2.幫助學生整理觀察方法
在進行人物畫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觀察方法,如比較觀察法、整體觀察法等,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人物進行觀察。例如,在教學“各民族朋友”這一課時,在教學前老師可以先找一些有關各民族的人物圖片讓學生觀察,如藏族、維吾爾族、傣族等,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民族人物有什么不同,從面部表情、服裝頭飾等方面比較不同的民族人物,最后再把他們和漢族的人物進行比較,通過這樣比較觀察,找出不同人物的特點,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
由于人物畫是需要造型的,所以,繪畫技能特別重要。老師要指導學生對人物的形態、結構、顏色比較等方面進行仔細研究和推敲,通過構圖、材料等造型方式和規律,掌握好繪畫技能,鍛煉好學生的繪畫基本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除此之外,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重視在人物繪畫的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且及時加以解決,激發起學生對畫人物畫的興趣和積極性,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讓學生滿懷信心進入到以后的學習和發展中。
三、強化學生的作品意識
作品意識體現的是學生的創造和審美能力等多種意識形態,老師在繪畫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強化學生的作品意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繪畫創作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給自己的繪畫作品賦予一定的含義和思想。在進行人物繪畫的時候,要讓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形成好的人物繪畫習慣和意識,并且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幫助他們活躍思維,要把作品意識融入人物繪畫教學中去,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把技巧技能訓練和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四、幫助學生在人物繪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在繪畫的時候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繪畫中其效果是最好的。情感是人們創作的動力和源泉,用自己的情感去畫畫能夠讓畫更加生動,具有活力。在畫人物畫的時候,要想讓這幅畫更加真實,更加出色,必須把人物畫活了,讓人們從畫里體會繪者要表達的感情。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引導,如可以給畫加一個小故事,通過敘述這個故事讓學生更加真切和真實地體會和感受所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爸爸媽媽”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生動具體地塑造爸爸和媽媽的人物形象,老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特定的故事性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創作。有的學生可能畫出的是高興的表情,有的同學可能會畫出生氣的表情,這樣的情況就是學生結合自己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的情形,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畫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總而言之,利用人物繪畫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繪畫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江鵬飛.小學美術“畫人物”的教學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 (S1):334.
[2]沈 潔.小學美術人物畫“三步教學”研究[J].少兒美術,2015,(1):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