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企業可“拎包入住”的經貿合作區
俄羅斯,大片森林資源亟待開發;中國,巨大的需求為開發俄羅斯的森林資源提供了市場。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應運而生,這是第一批國家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2002年,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的中俄森林合作與開發利用工作小組開始工作。
2008年,在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俄聯邦總統梅德韋杰夫的共同見證下,項目正式簽約。
郭衛東介紹,合作區由中航林業公司牽頭實施,目前,合作區已簽署森林資源采伐合同47.7萬公頃,年采伐總量可達117萬立方米;累計完成投入20億元人民幣,已具備年采伐、加工80萬方原木,生產40萬方產品的能力;引進國內外企業19家。
對合作區的定位,郭衛東說:“搭好平臺,供應資源,為人住企業提供服務。”目前,已有多家中國企業入駐合作區。“從廠房、原材料供應到員工食宿、水電氣暖,我們都可以提供。”國內企業可以“拎包人住”。
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入駐合作區,如吉林的寶利木業,“我們為其提供半成品,他們做櫥柜,銷往國內。”更大的合作項目也在醞釀之中,中航林業擬與新疆中泰化學集團等企業在國內外聯合發展相關項目。2015年5月,50萬噸溶解漿項目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證下簽約。
“隨著我國林業局發布文件要求‘十三五’期間‘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我國國內木材供應呈現結構性短缺,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合作區的資源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郭衛東指出,“在已獲得年采伐總量117萬立方米的基礎上,目前正在申請年采伐190萬立方米的資源,并已獲得州政府同意,上報俄聯邦批準。”
“為解決運輸難的問題,我們率先使用了中歐專列,中國的貨物發往歐洲,回來時很多專列是空的,我們將合作區的產品一經滿洲里發往武漢,節省了運輸費用,提高了效益。”經過多年的發展,合作區生產加工板材從2012年的5萬立方米到2015年的17.7萬立方米,增長254%;資源回運量從2012年的4萬立方米到2015年的13萬立方米,增長225%。
每年有100多天,中航林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郭衛東要在俄羅斯托木斯克州度過。這個位于俄羅斯中部——西西伯利亞的州,由發源于阿爾泰山的鄂畢河穿州而過。豐富的森林資源吸引了中航林業,他們在該州第二大城市阿西諾市建立的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是中俄兩國政府批準的《中俄森林資源合作開發與利用總體規劃》框架下,首個實質推進的最大合作開發項目,同時也是國家推進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重點之一。
企業本土化
每一家跨國企業都面臨本土化的問題。“幾年來,中航林業大膽聘用有管理能力、有職業道德的俄羅斯人在公司各級崗位就職。此舉既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也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技術和管理人才。”如今,他們的員工中,90%是當地俄羅斯人,已超過2000人。大量俄羅斯及中國員工入住以后,宿舍越來越緊張,“今年,合作區計劃與俄政府一起,在阿西諾市建設生活小區,解決合作區勞務人員的居住問題,更大程度上帶動當地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企業積極融入當地文化、踐行社會責任。郭衛東介紹,公司已與阿西諾地區和捷古里杰特地區政府簽署了有關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協議,每年各捐助250萬盧布用于當地公益事業,并捐助教育經費。公司捐助修建了阿西諾市文化宮、捐建公園、贊助托木斯克州運動會并捐助修建體育場、中學等,為當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運動場所,增加生活的多樣性。
公司定期與阿西諾政府一起對當地的老紅軍進行慰問走訪,提供木材等多種生活用品,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俄聯邦多家主流媒體多次對合作區進行專題報道,對合作區發展給予極大肯定,樹立了良好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形象。“下一步,將在更寬泛的領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包括與當地大學合作培養訂單式人才,為一些小學提供資助、改善條件等,以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為中俄雙方的合作樹立信心,打造中俄雙方投資合作領域的高品質代表性工程。”
郭衛東尤其談到對所在國法律的了解和遵守:“多年的發展歷程證明,作為一家跨國投資企業,特別是在資源開發與利用領域,自覺遵守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做好生態保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既是現實的需要,更是明智的選擇。”
中俄合作的“托木斯克模式”
2015年2月,俄羅斯聯邦副總理阿爾卡季·德沃爾科維奇視察合作區時指出,此前,中國公司相對而言在俄羅斯的投資項目較少,但托木斯克州的經驗證明:這種情形可以改變。“我們將持續支持這個項目的實施。未來類似這樣的項目在俄羅斯將會有數十家,我們將對每個項目的實施進展予以關注。”
作為“一帶一路”134個重點項目之一,郭衛東談到接下來的工作:一是積極推進招商工作。重點吸引國內有實力的木制品加工企業入駐,力爭到2020年,合作區入駐企業總數達到35家以上。二是協助托木斯克州政府進行農業項目的招商工作,吸引中國投資者投資500億盧布,在托木斯克州建立以畜牧養殖為主的綜合性農業開發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