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海藻業30余年,自主創業15年,從最初的30人團隊白手起家,從小作坊到大工廠,再到現在的海洋高科技工業園,吳仕鵬一手創建的青島聚大洋集團是目前國內首家集海藻育苗、養殖、加工、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4月25日下午,聚大洋集團董事長吳仕鵬作為典型企業代表在“一帶一路”戰略高層對接洽談會上發言,并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一帶一路”上的“西行漫記”
記者面前的吳仕鵬風度儒雅,談吐斯文,讓人很難把眼前這個沉穩的中年男人,跟一個叱咤風云的“企業家”聯系起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散發著書生意氣的董事長,一手創建的“聚大洋”集團占居了中國海藻工業的半壁江山。
“我們企業是海洋經濟特色企業。近年來,海藻的營養價值逐漸被人們認可,海藻越來越多的被當做食材直接食用,作為以藻類為生產原料的企業則遭遇了成本大幅提升、原料緊缺的困境。”針對這種狀況,吳仕鵬跟記者談起了他近年來的得意之作——“借船出海”。
采用“借船出海”的做法,就是要創立“聚大洋”的自主品牌,賺洋錢。吳仕鵬表示,“海藻工業加工目前是化工法提取,能耗高、水耗大,可以說,借船本身,就實現了企業產學研的換代升級。”
2013年2月,聚大洋與澳洲福林德斯大學建立了產學研聯盟,雙方在南澳洲和青島分別共建了先進的海藻生物聯合實驗室。在此基礎上,“2014年,我公司出資500萬澳元完成了對澳大利亞海藻公司(簡稱AKP公司)的并購工作”。
“澳大利亞的AKP海藻公司,是南澳洲唯一具有海藻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通過這次投資并購,我們擁有了大片的廠區、成套的廠房、生產線和150公里海岸線的海藻采集權,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正能量。由于澳大利亞海藻資源消化利用量比較小,很多海藻的腐爛也造成了海邊環境的污染,此次并購,對開發利用澳大利亞海藻資源,提升他們的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得到了澳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吳仕鵬這樣評價此次海外并購。
通過并購,聚大洋成為國內首家掌握南澳洲海藻開采權的企業,突破了資源瓶頸,并實現了原材料的就地加工。同時,也為聚大洋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促進新成果轉化奠定了更大的平臺和基礎。
沿著海上“一帶一路”繼續西行,聚大洋再次將目光定在了“海上支點”印度尼西亞,與印度尼西亞林氏集團實施年產6000噸紅藻多糖項目,在印尼建立起了大型紅藻加工基地,具備年產4000噸紅藻多糖卡拉膠生產線和年產2000噸紅藻多糖瓊膠生產線的能力。目前,聚大洋已建立澳大利亞、印尼、智利三個國外原料基地,正著手建立南非、愛爾蘭新原料基地。
一片海藻的價值發掘史
從餐桌上的一盤家常菜,到粉末狀的海藻酸鈉,從卡拉膠到海藻蛋白飼料再到高檔的土壤改良劑,一片海藻的價值發掘史,也是聚大洋藻業集團的奮斗發展史。
“我們通過延伸‘龍頭’,打造國內一流的海藻養殖基地;再通過‘龍身’,生產褐藻膠、卡拉膠、瓊膠產品,打造世界首家同時生產三大海藻膠產品;再經‘龍尾’,將海藻渣這一副產物作為原料生產海藻肥、海藻飼料、海藻膳食3個綜合功能產品,從而將海藻‘吃干榨凈、一滴不剩’,全能轉化,形成‘一條龍’式全產業鏈模式。”吳仕鵬這樣詮釋他的“一條龍”。
“依托聯合實驗室和海外并購的技術優勢,聚大洋正在從工業級產品向食品級產品跨越,下一步將向醫藥級產品邁進。在實現產品轉型、升級換代的同時,開發利用新技術代替傳統工藝,實現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吳仕鵬表示。
2013年,聚大洋申報了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劃項目,即新一代綠色海藻生物精煉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示范項目。該項目投資7800萬元,擬突破生物技術、密集微波消化技術、光能脫色技術、生物發酵技術實現對傳統海藻加工產業的升級改造,實現節水、節能、高值化開發的清潔生產,解決制約海藻生物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一個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最終是養不大的兒子。”吳仕鵬說。在融入“一帶一路”的戰略中,這位熱愛詩歌和攝影的董事長也同時打造了自身的企業文化,“以文化開路,用最真誠的語言講述聚大洋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才能在世界范圍內打造自主品牌。”
聚大洋已形成“十三五”期間發展規劃,那就是通過創新經營、轉型升級,建立五個海外原料基地,實施已儲備好的十二個高新技術項目,銷售收入、利稅二年翻一番,實現世界一流海洋生物工程強企業。用吳仕鵬的話說就是:“立足海洋,向深藍發展,成就‘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百年名企。”
延伸閱讀
“一帶一路”與山東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尼發表演講時,分別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這是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014年絲路基金設立,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簽約,2015年“一帶一路”建設正式進入務實展開階段。
中央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后,如何搶抓歷史機遇、做好對接融入工作,成為擺在各地面前的一道緊迫課題。
山東被國家確定為海上合作的戰略支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方起點和沿線重點地區。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強調,“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促進我省與周邊省市共同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外貿進出口615.2億美元,占全省的25.5%;截至目前,全省外貿進出口覆蓋“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與我省開展雙向投資合作的國家有5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