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普惠金融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新時期。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都將成為我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熱點。互聯網金融本身也在有力地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而金融云則為互聯網金融更快更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和業務支撐。
金融云: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強調,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由此可見,發展普惠金融的目的不僅是讓金融服務觸達更多人群,而且還要提升服務本身的滿意度,簡言之就是讓金融服務“易得、好用”。互聯網顯然是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和用戶體驗的一種有效途徑。
面對更廣泛、更多樣化的用戶群體,金融機構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務,另一方面還是要盡量控制成本。這不僅是提升自身盈利的需要,也是把節省下的一部分成本讓利于用戶的需要。提到互聯網金融,很多人都會想到各種簡潔易用的移動端應用,意識到互聯網金融讓用戶更方便地享受到各種金融服務,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之“輕”。然而互聯網金融把“輕”帶給用戶的同時,把“重”留給了金融機構自身。“重”在哪里?金融機構需要構建能有效支撐互聯網業務的數據中心、IT架構。這些技術系統的建設和運維都會帶來不小的成本,不是所有金融機構都能承受的。用戶越多,交易行為頻次越多、數量越大,這對金融機構數據中心的要求都會更高。而金融云則有助于減輕金融機構這些方面的負擔。
國家層面已經認識到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對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性。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就指出,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拓寬服務覆蓋面。鼓勵各金融機構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更廣泛地區提供便利的存貸款、支付結算、信用中介平臺等金融服務,拓寬普惠金融服務范圍,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金融云:互聯網金融的剛需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就是金融上“云”的過程。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為了更迅速、高效地推動互聯網化,都對金融云有著旺盛的需求。對于面臨向互聯網轉型的傳統金融機構而言,他們大多在大數據、互聯網渠道和用戶體驗方面存在短板,基于傳統架構的直銷和清算系統也很容易遇到瓶頸。而云計算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可以隨時擴容以應對互聯網流量的變化。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缺少資金和技術的中小金融機構,需要金融云供應商提供可靠的平臺保障和為金融行業量身定制的云計算解決方案,以迅速提升自身在數據分析、存儲、高并發業務處理等方面的能力。
而對于那些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他們很多是創業公司,如果自己去搭建相關的IT架構,不僅資金成本大,而且還需耗費較長時間。在競爭異常激烈、瞬息萬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創業公司如果等到自身搭建完相關IT架構,也許已經錯失了發展機遇。所以他們出于對資金、時間、人力等方面成本的綜合考慮,對金融云也有著旺盛的需求。
在第二屆騰訊云+數據中心分享日上,騰訊云金融產品中心負責人胡利明表示,“在整個金融領域,金融本身是云計算一個高地,這個領域的要求是最高的,對可靠性、安全性、可管控性的要求是最高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現在的生活,還有金融的一些使用場景逐漸地轉移到互聯網的在線平臺,甚至移動端上來,所以這些金融企業也是逐漸地在開發基于網絡的應用,通過互聯網獲取用戶,更好地服務用戶。在這種場景下,自然而然金融企業對于互聯網托管這塊云的需求就產生了”。
金融云:提供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還有業務能力
提到金融云,我們往往會聯想到數據中心等大型的基礎設施。然而金融機構選擇金融云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獲得對某些基礎設施的使用權,而是做好互聯網業務。所以對于金融云供應商,他們除了向用戶提供基礎設施,還應該提供業務能力,幫助客戶應對業務發展中的各種挑戰。以騰訊云為例,騰訊云上海金橋IDC園區主要服務于金融業客戶,由金橋和云橋兩個獨立機房構成,共占地44000平米,擁有近3000個機柜。在建設上,兩個機房均嚴格遵循國標GB50174-A類機房要求,并提供BGP網絡出口,支持異地BGP出口容災,施行最高級別網絡容災性設計,以全面確保金融客戶數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云負責人邱躍鵬表示,“數據中心是云計算下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但是對于一家要在互聯網上發展自己業務的企業來說,我們覺得僅僅有基礎設施是不夠的,真正在互聯網上做業務的時候,你會發現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也會有一些新的機遇。”
在2015年初,騰訊云把現有的服務金融行業的經驗拿出來,開始做金融行業的解決方案,并開放出來給相關垂直行業使用,包括消費金融、保險、證券、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等。目前騰訊云擁有將近800家金融客戶,包括微眾銀行、安心財險等。騰訊金融云基于公有云的基礎上,針對金融行業的特點做了很多的定制化。騰訊金融云的思路是“兩前一后”的互聯網+應用,“兩前”是指利用以微信、QQ為主體的互聯網社交結合的渠道,幫助金融企業觸達更多客戶。騰訊在支付、征信和開戶上的能力都可以服務于金融企業的業務發展。比如騰訊云就為安心財險提供了包括圖片處理、語音識別、音視頻、人臉識別等核心技術的支持,全面助力安心財險創新互聯網保險業務。“一后”是指騰訊云的基礎設施,除了云的系統架構以外,底層還開展與運營商的合作。這里面包括彈性計算、存儲和安全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金融行業有著更高的安全規格,騰訊金融云相對于公有云做了很多增強,比如資源隔離和訪問通道的加密、認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