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借貸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它是隨互聯網的發展和民間借貸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金融模式。客戶對象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資金借出的客戶,另一個是需要貸款的客戶。P2P平臺以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或是賺取一定息差為盈利手段。
P2P行業正處于監管空白的行業混沌期,玩家眾多、規則未定。
業界期盼已久的P2P監管細則終于公開了征求意見稿。2015年12月28日下午,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研究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
從本質看,P2P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將民間借貸搬家到網上而已。但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等特殊因素,搬到網絡上的民間借貸出現了變異。不過,也必須看到P2P在資金配置上借助了網絡的一些優勢。P2P不受時空限制,使資金提供方與資金需求方在平臺上直接對接,拓寬了金融服務的目標群體和范圍,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有效互補。
曾有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真正的P2P實際上很有發展前景,它解決了交易成本、信息對稱的問題,但現在出了這么多事情,都不是真的P2P,這就把P2P行業毀了。
P2P借貸進入中國8年來,似乎第一次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一面是市場傳言的P2P將死。e租寶所引發的投資者恐慌和民間理財平臺的大風險事件頻頻爆發,使得部分平臺自覺或不自覺地與P2P行業劃清界限。另一方面,以財加、PPmoney 、宜人貸為主的一批平臺間接或直接先后上市,行業正受到這種激勵。同時,最早一批進入的P2P平臺正在嘗試轉型、弱化P2P業務或屬性,這其中的代表包括積木盒子、人人貸。
如果沒有大的修改,《征求意見稿》開始實施后,現有平臺將在18個月內整改完畢,甚至要求在企業名稱中加入“信息中介”字樣,要求平臺徹底脫離信用中介屬性。這將是一場真正的洗牌。
P2P公司作為信息中介,本是借貸雙方資金、信息交易撮合的平臺,但卻因非法集資、資金池自融等問題頻爆跑路。新監管政策到來,除了可以預見的愈發嚴格的監管與資質要求,P2P網貸未來的發展還將會走向何方?
互聯網金融最終逃脫不了金融本質,當旁氏騙局、黑天鵝事件粉墨登場時,也是P2P告別門檻低、起點低,誰都可以進來試試的時代。憑著一腔熱血和膽識就可以創造一個神話在這行業越來越不被看好,最終這個市場終將屬于那些專業的、穩健的、透明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