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物題材紀錄片雖然直觀展示動物的世界,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作用于人,不論是人文類的動物紀錄片抑或是自然科普性質的動物紀錄片處處都充滿著對人性的解讀和關照。
關鍵詞:動物題材紀錄片;人性反思;慰藉;回歸
作者簡介:尤元學,男,山東臨沂人,河南商丘學院教師,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劉凡進,男,山東兗州人,河南商丘學院教師,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01
人性,簡單地講就是人的社會性與動物性的總和,動物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人的部分屬性。動物題材紀錄片即是表現動物,讓人們了解動物的媒介,也是人類精神的載體。一方面人類通過動物題材紀錄片去了解動物,去體會自然生態的美和動物的生命本真;另一方面人們通過有關于人與動物,乃至人與自然的影像紀錄去關照自身,從動物的身上以及人對待動物的行為上獲得人性上的反饋。
一、引發人性的反思
人們滿足生存需要后便會觀照本身發展,動物題材紀錄片正如人們審視自身的一面鏡子。通過創作及觀賞不同種類動物紀錄影像,人們對自身行為進行審視,并且反思人性的丑陋,從而不斷地綻放人性之美。
在現實的生活中動物就對人類有著莫大的幫助,不僅為人們提供食物,還替代人們成為科學研究的試驗品,更是在精神層面給予人們寬慰和歡樂。許多動物題材影像中都展現出了動物對人類的幫助以及動物身上的“人性”。韓國紀錄片《牛鈴之聲》中老牛陪伴著老人長達四十年的時光,老人也將其看做家人一般對待。在老牛死去之后兩位老人都極度的悲傷,男主人公甚至說自己不久也將隨老牛死去,可見老牛與老人之間深厚的感情。
可惜的是,即便動物對人類充滿溫情,最終得到的也不都是像韓國老漢那樣溫情的回應。人類更多的是用漠視和冰冷的態度去對待動物,尤其是在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盛行的時代,更是犯下了不少的錯誤。動物題材紀錄片清晰地將這些傷害紀錄了下來,人們在觀摩之后產生反思,在反思中覺醒人性的美。比如,2009年美國人拍攝的《海豚灣》直觀地展現出日本某個小村莊對海豚的殺害。那被海豚血水浸紅的海面已近深褐色,海風一過帶起濃重的腥氣這些場景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內心,使人們不得不反思自身的行為。自《海豚灣》放映之后,確實也喚醒了人性善美的一面,日本當局更是直接宣布取消了將海豚加入到學生午餐的計劃,減少對海豚的殺害。
二、慰藉人類的心靈
很多動物題材紀錄片與其說是在表現動物,不如說是在通過動物影像來關照人類自身。動物的不少行為都與人類有共通之處,故而在對動物進行表現的同時很容易就會移情到人類身上。
人類能夠從動物所展現出來的情感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在觀看動物紀錄片時會被影像中動物的生命之美以及動物間純粹的感情所感動。這些純粹的感情正是人類所向往和渴求的,比如簡單而堅定的愛情和溫馨的親情,對抗困境不屈的韌性等。在《帝企鵝日記》中,即使處在惡劣的環境下,企鵝們仍舊不忘記對生命的延續。在極度嚴寒的天氣中,企鵝們互相依偎在一起取暖;雌雄企鵝為了小企鵝早日降生交替著去進食,在進食的過程中就是近兩百里的路途和長達三個月的跋涉,而這漫長的過程中雌雄企鵝卻能做到有條不紊,這其中潛藏著多么堅定的承諾和信任,即便是短暫的家庭組合也依舊充滿溫情。此類影像中所展現出來的動物溫情和家庭倫理都深深地叩擊著人們的心靈,尤其是對早已習慣了人情冷漠的現代人來講,這類動物紀錄片就是一劑心靈的補藥。
三、呼喚人性與自然的回歸
有別于人類社會的自然世界和動物的生存狀態容易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渴望,動物題材紀錄片中非人類的生命個體展現以及它們新奇的生存行為和生活場景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類現代生活的補充和調劑,甚至說是精神的食糧。動物題材紀錄片中展現的生命之美和類人化的動物行為乃至深層次的人與動物關系的探討等都無不震撼著人類的心靈,人們在觀摩這類影片時不僅能夠獲得知識,滿足獵奇、娛樂乃至審美的心理需求還能夠反思自身,實現人性的提升和回歸。
當今社會的動物題材紀錄片在視角上發生了轉變,人類不再以全知視角去看待動物,而是借助于動物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或者是直接表現動物眼中的世界。在這樣的視角下,動物不再是人類的附庸甚至已經不與人類產生關系,只是單純性的去展現自然以及動物生命之美。比如《白色星球》的導演們的拍攝目的就是通過真實的紀錄展現北極冰川上生活著的各種動物,不用人類的眼光去揣測它們的思想,讓觀眾自己通過對各種動物的觀摩來產生想象,并在感嘆動物生命之美的同時產生回歸自然和保護動物的觀念。在《遷徙的鳥》中雅克·貝漢將攝像頭直接安在候鳥的翅膀上,使候鳥的視點和觀眾的眼睛相重合,觀眾仿佛變成了候鳥一般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自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動物題材紀錄片不僅僅只是客觀地展現動物,而是將對不同動物生命生存狀態的描摹作為側面去映照人,去表現人。在關注動物的表象下潛藏著對人性本真的探索。故而,動物題材紀錄片即是現代生活的產物,也是人類思想的載體,有著深厚的人文思考。
參考文獻:
[1]周珂.電影《斗牛》中的人性觀[J].電影評介,2010(02).
[2]陳可唯.另類生命影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萬彬彬.野生動物紀錄片類型的發展與流變初探[J].電影評介,201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