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1-0-01
在電影《四百擊》最后,十三歲的少年安托萬邁著按捺不住的愉悅心情小步奔向大海,背景音樂向觀眾泄露了這個不羈的少年平靜面容下愿望即將實現那一刻的秘密,他曾對他(可能是唯一的)好朋友勒內說,我從沒看過大海——然而隨后音樂一轉,又重復起小提琴弦單次撥動的背景音,安托萬把腳踏進海浪里,迷茫地望向空無一物的大海,然后轉過頭來,白色的法語“FIN(結束)”映在他的臉上。
電影拍攝于1958年,戰后的世界滿目瘡痍,包括電影講述的法國,百廢待興。電影的開始用視角化的鏡頭講述巴黎,漂亮氣派的柵格窗戶的樓宇,雄秀潔白的圓柱拱起的弧形大門,秩序井然列在道旁的樹,巴黎地標埃菲爾鐵塔,然而,卻沒有人物出現。城市是人高度社會化的集中表現,人造就了整飭端莊的城市,而城市的環境也塑造了人。在看完電影后回頭再看這部電影的開頭,這些城市鏡頭分明是一個美麗殘酷的伏筆和隱喻,等待著把城市人的自私與表面的光鮮亮麗一幕幕揭開。
安托萬的叛逆,迷茫,寄人籬下到無枝可棲是家庭悲劇,是城市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集體情緒。安托萬在母親和祖母爭吵中得知了,母親在嫁人之前就有了安托萬,而現在的父親卻不是生父;安托萬和好朋友勒內逃學途中遇到了衣著毛皮大氅和陌生男人在街頭擁吻的母親;繼父給了母親一筆錢給睡在家的進門口彈丸之地的安托萬換一床新被子,而后來母親在探問被送到少管所的安托萬時,鏡頭給了母親的新帽子多個特寫;而連對母親說“比起你來他更愛我”的繼父也對他偷竊打字機丟掉了最后一點耐心,毅然決然地把監護權轉交給了少管所……更遑論教書班主任的蠻橫無理,和其他成人對這個少年的零容忍。
知乎上有個著名的問題,“你的父母是什么時候讓你寒心的”。我沒有絕對否定父母對子女的愛,我想闡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懷著極大的寬容和耐心去同孩子交往的,甚至這樣的父母,是絕大多數。在安托萬的13歲,他沒有父母的理解,甚至沒有耐心的教育。面對孩子的頑劣,他們嚴厲的老師在陳述:“父母真是不負責任”,而父母也真的就這樣做出了最殘酷的選擇——放棄。生活的拮據,對個人生活享受的追求,認定的“孩子只會撒謊”的定論,將價值觀還未成熟的安托萬逼進逃學偷竊的漩渦,這也是時代的悲劇。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每一個都衣著光鮮,面無表情,成為城市雍容面貌的雕塑和附庸。
安托萬的形象之所以打動人,還在于他的真實。在少管所見心理醫生的時候,安托萬把自己偷打字機兜售無果歸還被抓、偷快要去世祖母的錢不想又被母親半夜拿了去、他得知自己身世、對母親的不喜歡、一次偷腥經歷等等細節全都講述了出來,毫不掩飾和對羞恥的無知仿佛在講述一個毫不相關的別人的故事——這樣坦誠的安托萬回答醫生“你父母說你總是撒謊”時這樣回答:“噢,我撒謊,我想有時吧,即使我講了真話,他們也不相信我。所以我喜歡撒謊。”一如王朔《動物兇猛》里說,“當受到壓力時我本能地選擇妥協和順從,寧肯采取陽奉陰違的手段也不挺身站出來說不!因為我從沒被人說服過,所以也懶得去尋求別人的理解。人都是頑固不化和自以為是的,相安無事的惟一辦法就是欺騙。”
孩童的頑劣會是你我童年或多或少都會有的不光彩的共同情感經歷,但是孩子有且必須有犯錯的完全正當的權利,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為社會人,才懂得對社會負責。和成人的世界相比,孩子的頑劣又算得了什么呢。被父母判了“放棄”的“死刑”的安托萬,連同罪犯、妓女一起,被警車關押送往郊外,那個經歷那么多不解,仍桀驁不馴的安托萬在那一刻,淚流滿面。
然而安托萬最大的溫情,是和他臭味相投的同桌朋友勒內,一同逃學,為維護他和老師公然對抗被趕出教室,在安托萬流落街頭的時候為他想方法安排食宿,最后還特意騎車去給他送書。也許勒內是世界上與安托萬最為親近的人。
安托萬只是一個生性頑劣的少年嗎?答案是否定的。安托萬喜歡看書,奶奶送的書被母親拿了賣了去,于是便偷拿父親的書來讀;朋友勒內對少管所的工作人員苦言相勸把書留給他;安托萬最喜歡巴爾扎克,把他視作自己的偶像,作文中句子的模仿被指抄襲,這是教師對于學生能力極度懷疑的表現,可想而知,教師的態度對安托萬幼小心靈的打擊多沉重。供奉巴爾扎克照片不慎引起小火災也從一方面反映安托萬其實是一個內心有信仰的孩子,他的本質并不壞。
安托萬的叛逆迷惘是1958年歐洲的精神縮略,和同時代的美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時候有“五月風暴”,有披頭士,有新浪潮。安托萬最終用奔跑逃離了農場,釋放自己的壓抑,舉起自己的反抗,向自己理想的大海奔去。當到達大海回頭的一瞬間,影片戛然而止。影史上最著名的長鏡頭就此誕生。
阿甘說:人要擺脫過去,就要不停地前跑步,《長跑者的寂寞》卻是在奔跑中回首往事之痛,《羅拉快跑》通過奔跑展示了人的生與死的偶然與關聯性,《四百擊》中的奔跑,有著與以上的共通點,都是在釋放內心的壓抑,卻又多了一份尋找自我的認同感,當他在奔跑過程中, 會比較迷茫,奔跑只是作為逃離約束而存在,但是當他看到大海時候,奔跑是作為理想的手段而存在的。因為安托萬說,他的夢想就是大海。大海象征著安托萬的未來與理想。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是法語的固定用法,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被擊打四百下就會變成好孩子,特呂弗用這個題目作為片名是在反諷,四百擊是一種無效的規則,只有通往自由的奔跑,才可得以解脫。
你可以跑,但你不能被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