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9-28
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外貿易與交流持續擴大,對筆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作為應用型大學,獨立學院應注重大學生英語筆譯能力的培養。作為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受眾面廣且囊括較廣。筆譯,作為一小部分鑲嵌在閱讀教程中,并未獲得足夠的重視。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英語筆譯教學進行探討。
一、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筆譯教學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要求培養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要求學生能綜合掌握和運用英語各項語言技能。而一般情況下,每個學期大學英語的課時量在70至90個課時之間。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在有效的時間內,綜合把握五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模塊,有效利用資源進行教學。
在外語學習中,翻譯是一項高級技能,也是大學生今后就業和繼續升學所必需的技能。但目前,一些獨立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往往只注重前面四項技能。張海瑞(2010)曾指出:現有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集中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方面,對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并沒有給予明確的指示,導致實踐中大學英語教學中往往強調的也是學生聽說讀寫四大技能,而 “譯”的技能卻被忽視。何三寧(2008)也曾指出,翻譯意識培養的缺失是大學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此外,由于近年來社會上漸漸強烈的“反英語學習”浪潮,再加上辦學壓力,一些獨立院校不得不縮減大學英語課程的學時,這進一步忽視了筆譯教學。再加上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部分教師向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以應對考試為目標,在學生詞匯量貧乏、寫作能力欠佳和跨文化知識欠缺的情況下,匆忙向學生傳授翻譯技巧,造成學生對翻譯原理認識不足,對筆譯技巧消化不良,只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筆譯。
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筆譯教學,主要圍繞兩方面內容展開:①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課文之部分內容及課后筆譯習題為訓練內容;②以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真題或模擬題為素材。前者多為文學性題材,后者多為通識性題材。對英語基礎普遍薄弱的獨立學院學生而言,前者難度大而缺乏趣味;后者有應試成分,加上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內容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我院的低年級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漢互譯方面存在不少問題:①對筆譯認識淺薄,缺乏熱情;②詞匯量欠缺;③語法基礎薄弱,筆譯練習中語法錯誤較多;④剛入學的學生未曾接觸“文本分析概念”,因而此類能力欠缺;⑤筆譯鑒賞能力弱。
二、大學英語筆譯教學探討
筆譯能力是百科知識、跨文化知識、雙語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運用。面對英語學習動力不夠強、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的獨立學院學生,教師在進行筆譯教學時,可遵循以下原則: 多元化題材、循次漸進、練習與講解相結合、探索性學習及合作學習等。
1.前期準備工作
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可在翻譯前期,引導學生加強對詞匯的掌握和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中英文文本分析能力,在教學中穿插英語語法的講解,為今后的筆譯教學夯實基礎。
2.多元化題材和循次漸進的原則
教師在選擇筆譯題材時,應不拘一格,采用文學、哲學、藝術、政治和經濟等純文字題材,也可以在課堂上引入錄音、影視劇等多媒體介質。在筆譯教學初期,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熱情??蛇x擇貼近生活的簡單英漢詞句,供學生練習?;虿シ艓握Z字幕的影視劇,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對字幕進行翻譯,初步體會筆譯的樂趣。待學生對筆譯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引入經典中英文俗語或諺語,供學生鑒賞和練習。接下來,教師引入難度較小的文段作為筆譯素材。待學生對翻譯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掌握技巧之后,教師可選擇難度較大的政經文章作為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應指出學生的易犯錯誤類型,從而進行重點講解。此外,對于基礎較好而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額外根據其專業背景選擇具有專業性質的翻譯材料讓學生練習。
3.練習與講解相結合的原則
翻譯教學,不論筆譯還是口譯的,都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筆譯教學不能只說不練,亦不能只重理論而不重實踐,反之亦然。因而,教師應把練習與講解相互結合起來。練習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培養其思考能力;講解部分,可以修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學習翻譯常識與技巧。具體步驟可以分為:①簡要的翻譯范例解析;②準備好翻譯材料供學生練習,隨時跟進學生的完成情況;③教師針對學生的練習成果進行講解,加強筆譯技巧的指導;④布置有針對性的課后練習,以鞏固課堂所學。
4.探索性學習的原則
大學是自主性和探索性學習的階段,要求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和培養批判性意識。大學英語也不例外。然而當前,在一些獨立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時間短,且大綱要求的課程內容較多,一些教師對學生的探索性學習重視不足。主要表現為:①在課堂上,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較少;②課后的作業主要是圍繞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而布置,缺乏探索性。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個解決辦法:①在適當增加大學英語課時量的同時,改進教學大綱,適當減輕負擔,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翻譯知識和發現翻譯問題;②教師改善教學方式, 加強師生互動,在課堂上可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或者課前設置一個議題,要求學生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批判總結之后得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在課堂上向全班展示或供討論。例如,要求學生搜集和評論自己所喜歡的中英文影視劇字幕的譯文,指出翻譯的好或不好之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建議。③作業可采取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形式。例如,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或登陸中國知網等,搜集特定主題的翻譯論文,完成初級的文獻綜述,這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翻譯的理解,也可以進一步學習翻譯理論。
5.合作學習的原則
傳統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是由老師布置翻譯任務,學生獨立完成后提交作業,老師批改后返還給學生,然后針對其中的主要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評講。這種方法容易造成學生過度依賴老師,而老師工作量加大等情況(王慧:2008)。針對此類問題,合作學習是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由于筆譯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學習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進行。尤其是課后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性,也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合作學習可以是小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結對子”的形式。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則讓學生自由組成4~5人的隊伍,分工合作翻譯一篇1200~1500字的文章(或學生自選),增強其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也可讓學生兩兩結對,各自完成翻譯任務之后,互相給對方的譯文進行評改,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互助學習和取長補短,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從對方譯文中學習精彩的譯法。
三、結語
雖然筆譯課程不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但其重要性與實用性不可小覷,學校和教師都應予以重視。關于大學英語筆譯教學應該如何進行,筆者僅在此拋磚引玉,提出多元化題材、循次漸進、練習與講解相結合、探索性學習及合作學習等原則。教師可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靈活采取多種有效方式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