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和仿照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探究知識,最終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探究方法和思維,并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本文將就探究性學習方式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做一些簡單闡述。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0-12
1.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1)實施探究性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實施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在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能力,為其以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的原則
(1)注重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教師在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更加關注過程,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培養獨立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營造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興趣高漲,學習積極性高,才會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學習效率更高,知識掌握得更加迅速牢固,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3)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推動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要急于求成,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科學落實每一個步驟,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1)自覺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步伐。近年來我國新課程實施了改革,在全國教育界刮起了一陣教育改革的熱潮,探究式學習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可是,由于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實施多年,根深蒂固,學校的師生大多都還不能很快適應新的素質教育的模式,他們對探究性學習缺乏深入準確的理解,甚至很多老師仍然保持著舊的教學觀念,沒有意識到探究性學習的意義,使得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往往流于形式。
(2)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發揮教師在探究性學習中的引導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和教材占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進行變革。
新型師生關系中,師生是合作、平等的關系。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狀態,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在學生遭遇挫折時,教師要及時干預,對其耐心指導,指引學生找出自己的問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3)立足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生活實際,將高中生物學科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講糖類脂質的內容時,可用學生平日的早餐、午餐等來講解糖類、脂肪、蛋白質等相關知識。在講到新陳代謝的內容時,則以學生的成長發育為例,講解身體的變化。這樣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會讓學生感覺生物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提高生物學習的興趣。
(4)合理評價,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在探究性學習結束之后,教師要進行積極反思,對探究過程給予合理的評價。教師應立足于整個探究過程并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包括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成功經驗、失敗原因等,幫助學生從中汲取經驗,樹立信心,提升學習水平,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要積極主動轉變教育觀念及自身角色,立足實際,在輕松教學氛圍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宗保.探究性學習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