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機器人制作已經進入到廣大兒童的童年生活中。而以樂高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教育更是行業中的領航代表。本文以樂高機器人教育為例,通過分析樂高品牌的教育理念以及其設定的課程內容,從兒童早期生長發育特點入手,并結合機器人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來分析兒童應用機器人教育的適宜問題。
關鍵詞:機器人;兒童教育;樂高;適宜性
中圖分類號:TS958.2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0-14
世界著名玩具制造商樂高公司的教育專家以及美國塔夫茨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育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編寫而成的樂高課程在歐美國家廣受歡迎。將“玩具”與“教具”相結合更能激發玩家們的趣味性,同時該產品也更加注重體驗的重要性,注重人與機器人玩具的相互交流。以機器人為活動教具的教育形式也應運而生。
1.關于樂高玩具
樂高公司于1932年在丹麥創建,從家族小作坊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玩具廠商。Lego Mindstorms(樂高機器人)是集合了可編程Lego磚塊、電動馬達、傳感器、Lego Technic部分(齒輪、輪軸、
橫梁)的統稱。Mindstorms起源于益智玩具中可編程傳感器模具 (programmable
sensor blocks)。第一個Lego Mindstorms
的零售版是1998年上市的Robotics Invention System(RIS)。樂高機器人玩具套件的核心是一個稱為RCX或NXT的可程式化積木。而樂高推出的WEDO系列更是一套針對小學生的簡單機器人套裝。專注于初級教育市場。
2.樂高的教育理念
樂高有其自身的教育理念,它提倡“玩中學”的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自然科學、數理、人文、信息技術方面的興趣。為此,樂高將學習過程分為聯系(connect)、構建(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和延續(continue)四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以樂高為品牌的樂高機器人早教中心,其課程包括:樂高機器人課程、樂高積木課程、樂高機器人玩具、兒童樂高課程、兒童智力教育等樂高培訓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樂高玩具包括樂高積木玩具、樂高機器人玩具等。
3.兒童的發展特點分析
玩家,通常是指在游戲中的參與者,樂高機器人玩具在玩家的年齡上,主要分為兒童(Child)和青少年(Teenager)。那么在使用樂高玩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從了解和認識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行為習慣開始。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7歲兒童可以根據經驗去思考解決問題,可以借助操作工具來幫助思考問題,能夠理解可逆性、守恒性等概念。雖然兒童各個階段出現的年齡特點會因為智力因素和社會背景以及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有所差異,但現在的兒童具備一定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有的孩子還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創新花樣實現系統編程,超越傳統的原有模式,收獲挑戰。
4.對兒童進行機器人教育的適宜性的幾點思考
(1)知識方法:通過對孩子進行機器人編程等知識的講解,使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了解齒輪、馬達、傳感器等機械工程的相關概念,并在搭建組建小顆粒的過程中對建筑架構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解。
(2)動作技能:兒童在機器人制作的過程中在完成了機器人的編程后,就要對機器人的外形進行組裝。在組裝的過程中兒童可能會遇到很多實際操作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可以鍛煉兒童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兒童在動作等各個方面的協調性得到發展。
(3)認知情感:兒童處于人生的發展階段,各方面都沒有成熟,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提到機器人,兒童會馬上想到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兒童在樂高機器人組裝的過程中,鍛煉了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使孩子善于搭建不同形狀的機器人玩具,善于嘗試新鮮事物。在機器人制作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機器人玩具無限創造性的可能滿足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認知需求。
機器人制作在兒童知識、邏輯思維、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及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積極影響。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兒童接觸到機器人制作,這對于兒童的早期智力發展有諸多益處。更加注重兒童的智力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也會有更多的人創造出兼顧美感與質量與高科技結合的兒童教育玩具,設計出符合孩子成長需求且具人性化、情感化的產品。將玩具同教具融為一體,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約翰·拜區特爾(John Baichtal).樂高神話(The cult of lego)[M].王 睿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