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歷史文化最為重要的物質載體便是古籍,而隨著計算機和電子網絡技術的發展,古籍數字化成為一種新型的古籍整理方式,代表著古籍整理未來的發展方向。本文從“古籍數字化”這個概念入手,從查檢便捷、輸出靈活、開辟保護古籍新途徑幾個角度闡釋數字化古籍與傳統古籍相比所具有的不可比擬的優勢。
關鍵詞:古籍數字化;內涵;優點
作者簡介:萬晶晶(1991.10-),女,漢族,河北衡水人,河北大學古代文學專業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明清小說。
[中圖分類號]:G2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6--01
數字化即把文字符號轉化為數字符號,也就是從傳統的語言文字符號轉變為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字表達符號?!啊偶當底只@個術語最早由劉煒提出,對其概念的界定還不是很明確,但是相關的研究工作就陸續開始了。”20年來,“古籍數字化”的概念不斷的演變,到今天也沒有準確統一的概念,但究其目的是利用新型的科學技術進行古籍的整理與研究。我們可以暫且給古籍數字化這樣的界定:“古籍數字化就是從利用與保護古籍的目的出發,采用計算機技術,將常見的語言文字或者圖形符號轉化為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符號,從而制成古籍文獻數目數據庫和古籍全文數據庫,以揭示古籍文獻資源的一項系統性的工作?!?/p>
與傳統古籍相比,數字化古籍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容量大,攜帶方便;查檢快捷,節省時間;信息量全,準確性高,能窮盡,不易漏檢;輸出便捷,省力省時等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查檢便捷
這是數字化古籍最大的優越性,讀者能夠快速直接準確的檢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半m然傳統古籍有一定的檢索功能,但由于編制工作的浩繁和書籍規模的宏大,索引總是粗疏的、有限的?!蔽覀冊诶脗鹘y古籍查檢資料時,有時并不清楚哪一本書有自己需要的資料,而又不可能將所有的古籍查閱一遍,所以通常是憑借經驗查詢古籍,這就造成了我們查檢資料的漏洞與局限,因為很多古籍我們未曾聽聞,也就不大可能通過傳統方式檢索到,當然我們檢索到的資料也就不可能全面。這樣,不能查到相對完整的資料,又浪費了大量時間。即使很多知識淵博的學者對所研究的領域的研究現狀以及成果經過了常年的積累,對于研究所需資料早已如數家珍。但事實上,人力閱讀的范圍必然會有限的,幾乎任何一位學者都難以無遺漏的完全掌握所研究的領域的所有的學術資料。因此,利用數字化化古籍,可以快捷方便地檢索到想要的內容,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擾,彌補借助經驗查詢古籍的漏洞,還會發現一些古籍內容的可用性與可貴性。
此外,為了對古籍進行保護,很多的善本、孤本被圖書館或者收藏單位束之高閣,不允許被查詢或者利用,這就給學者造成極大的困擾。還有一些珍貴古籍可以被查詢,但是絕不可以在古籍上做筆記或者標注,因此學者必須把需要的部分抄錄下來,大量的筆記記錄加大了學者的工作量。而數字化的古籍方便學者查詢古籍,給研究者帶來閱讀的便利,而且大部分的數字化的古籍數據庫允許做標注,從而省去了翻檢之勞,又確保了無遺漏之處。
第二,輸出靈活
這是數字化古籍的突出優點,在查閱傳統古籍時,當我們遇到需要的內容,一般情況是采取手寫或者復印的方式將其摘錄下來。然而手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比較容易出現錯別字,漏字現象,費力又費時且準確率也不高;復印可以克服手抄費力和易出錯字的弊端,但是當我們需要的內容比較零散時,有時一頁只需要幾句話或者幾行字,但必須把整頁都復印下來,這無疑做了很多的無用之功,浪費時間;當我們需要的內容較多,達到幾十頁時,就會產生較高的復印費用,而且當這些資料利用完就基本沒有價值了,產生很多的廢紙。數字化的古籍在輸出方面基本克服了手抄與復印的不足,這是因為數字化古籍支持打印、復制、生成可編輯文件三種,準確無誤,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第三,保護、傳承古籍,開辟研究新途徑
“利用數字化的古籍可以有效地減少紙質古籍的流通量,降低由于人為的使用而造成的古籍文獻資料的損傷率。這樣歷經歲月滄桑的古籍得到真正的‘休息’和‘保護’?!鞭D存和復制有利于永久、真實地保存古籍的原貌。因此,古籍數字化是對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有效措施。同時,古籍數字化可以利用現在的科學技術手段挖掘、整理古籍,這樣,在整理那些藏封于高閣的文獻和古籍資料時,人們能夠再次發現和認識到古籍的價值,從而有利于古籍的傳承。此外,古籍數字化,使研究者改變了傳統的通過去圖書館翻閱古籍的研究方式。學者只需要便攜式的儲存器或是移動硬盤便可以閱讀互聯網上的豐富的古籍文獻資源,在互聯網龐大的古籍文獻知識體系中實現海量知識信息的查詢與利用,為學者開辟古籍文獻研究新途徑。
綜上所述,古籍數字化為傳統的古籍整理拓展了新的領域,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數字化古籍的出現不僅是計算機進步的體現,更是中華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福音。雖然古籍數字化尚存在一些缺陷,但有一點是十分確定的,那就是:它必將對古籍整理與出版、文獻形態的演進、人類學術的研究、乃至全球范圍的資源共享有著深遠影響。
學術無國界,古籍數字化是天下學術之公器?!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需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開發與“數字文獻學”方面人才的培養,有效的使用這一學術研究新手段,在國際范圍內廣泛的進行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的共享、文化的共同繁榮,是推進古籍數字化的有力手段。
參考文獻:
[1]崔雷.中文古籍數字化研究[D].吉林大學報圖書館學報,2012(6):2-8.
[2]馮紅娟,張文靜,梁蕙瑋.中文古籍資源統一檢索系統初探[J].圖書館學刊,2014(10):3-5.
[3]李國新.中國古籍數字化的進展與任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1):10-26.
[4]黃顯功.上海圖書館的家譜數字化資源服務[J].圖書館學刊,200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