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圓周句基于其信息排布以及懸念美的特點,有其特殊的敘事結構及文體學效果。本文選取敘事文體學的視角對圓周句的翻譯進行分析,以達到能在翻譯過程中保留其在敘事以及文體兩層面特點的目的。只要譯者意識到圓周句在敘事文體學視角下的信息排布及修辭功能的特點,總能找到適宜方法,如將句中主要信息置于句末,從而達到作者強調、諷刺等意圖,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不影響其表達的流暢性。兼具二者,才能夠使讀者有機會真正欣賞圓周句所創造的出的美感。
關鍵詞:圓周句;敘事文體學;懸念美;翻譯
一、介紹
(一)敘事文體學的介紹
自2005年以來,西方文體學研究的方向漸漸向敘事文體學使用的轉變,在文學翻譯研究中,敘事學和文體學的集成已經成為一種主流。這不是語言學和文學翻譯這兩個學科的簡單結合,而是以語言學和文學理論為基礎,結合翻譯實例的跨學科研究.這種跨學科研究既為文體學和敘事學研究開辟了更廣闊的應用領域,豐富了其理論研究的層面,又為文學翻譯(尤其是小說翻譯)批評提供了重要的評價工具。
(二)圓周句
圓周句的使用在文學作品中無限地吸引人,通過制造懸念而又不失其幽默感,高度濃縮想要傳遞的信息,減少文章的篇幅。它把關鍵的句子或詞語放在一整句的結尾處,將次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開頭。讀者必須把整個句子讀完才能理解所讀句子要表達的信息,所以圓周句又叫做“掉尾句”。從語法上看,圓周句是個不可分割的語言單位。它在結構上沒有固定模式,大多情況下是把較長的狀語提前,而把較短的主句放在最后。因此,在保持其懸念美和敘事結構的同時,圓周句的英漢翻譯已經成為一個有爭議的領域。作者認為,敘事文體學是一個更深層次文獻的翻譯研究,這種方法有助于發現翻譯和原始文本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揭示翻譯的本質。
二、文獻綜述
(一)從敘事文體學的角度翻譯句子
圓周句的翻譯不應該遵循常見的中文翻譯,但是從文體的角度來看,體現的是句子的特殊審美價值。關于周期性的句子,不同翻譯版本之間的對比,得出結論,翻譯這類應該特別關注原始版本和作者的意圖,完美的保持其文體特征,保持這種句子的敘事結構同時,可以讓單一的句子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
(二)敘事文體學小說翻譯的方法
用敘事文體學的角度翻譯《永別了,武器》這篇文章時, 比較中國版本海明威所寫的《永別了,武器》,是將敘事學和文體學相整合,即從敘事文體學的角度看整篇文章。通過敘述視角的方面以及演講演示模式,探討了翻譯版本是否已經成功地呈現原文的主題和審美價值,以例證的敘事文體學和指導文學翻譯批評。這部小說是典型的敘事文學, 西方現代小說理論的主要特點是以敘事性為核心闡述小說語言的特征。而且也必須以其敘事性為邏輯起點來研究小說,研究小說如何運用語言的使用方法來講述故事,以及這種講述方法會產生什么樣影響。
(三)圓周句的翻譯及其應用
有些學者已經注意到圓周句有其特殊的文體效果,但很少有研究發現其與敘事學研究的關系。本文將從一個新的角度闡述圓周句的翻譯的方法:敘事文體學圓周句的翻譯與研究。因此本文的主要思想是:用敘事文體學圓周句的翻譯方法敘述文章。在圓周句的翻譯研究中,我們應該擺脫傳統詩歌翻譯的限制,而應該關注敘事體的特征。先前的研究導致了對圓周句翻譯的重大誤解,也就是說,只注重追求完整的翻譯或直接翻譯,以實現其文體效果,但不能滿足于實際,其敘事結構進一步失去了原有的意思,敘述文章的內容總是追求其特殊的結構。在這里,筆者尋找適當的方法來解釋。
三、敘事學和文體學
(一)敘事學和文體學之間的差異
敘事學的定義:敘事學是指敘事理論研究和敘事結構方式的研究,敘事,顧名思義,寫的都是敘事的文章,里面的內容都是描寫環境,人物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雖然原則上一詞可以指任何敘事的研究,然而在實踐中使用,還是會有很多的限制。
文體學的定義:文體學是一門研究和解釋其他語言或文本色調風格的學科。它不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并且可以應用到文學.新聞以及語言學的理解。文體學作為一個概念性的學科,它由個人和社會團體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使用自己的語言,比如文學流派的生產過程和接受度,民間藝術的研究,方言口語的研究,文體學也可以應用于語篇分析等領域以及文學批評。
(二)相結合的敘事學和文體學
文體學和敘事學都屬于生命力較強的交叉學科。1960年出現在西方,1980年代以來出現在中國,兩者均可謂同步發展, 敘事學關注敘事結構分析,而文體學強調語言形式分析的重要性。將二者結合能夠使分析的文本更客觀和科學。申丹教授在她的書中還著重研究了了“敘事學和小說研究”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就是敘事學的“話語”和文體學的“風格”的關系,他認為“話語”和“風格”是相互補充的,只有考慮到這點,才可以使小說的形式更加全面。在實際分析中,若想克服兩者各自的局限性,不防將兩種方法交織貫通,綜合采納。
四、圓周句
(一)圓周句的定義
圓周句是一種較正式的書面語體。圓周句強調的是把主要內容放在最后,所有的從屬分句都作為支撐主要觀點的修飾符。句子逐漸展開,以便包含的思想主題.動詞組只出現在句子的結尾。從語法上看,圓周句是個不可分割的語言單位。它在結構上沒有固定模式,大多情況下是把較長的狀語提前,而把較短的主句放在最后。通常,從句在前,主句在句末,這是復合句的圓周句模式。
(二)句子翻譯的論證
一些學者認為,圓周句的功能是保持其原始目的和效果;而另一些則贊成突出中心,突出敘事學,而不是加入文體學太多的想法,因為直譯圓周句往往很難理解,讀者慣用漢語的翻譯方法。最初集中在語言符號的部分或口頭表達,這樣的結構不能解釋整體的核心和特征;或強烈推薦敘事角度和流暢性,而不是注重文學的特點,在圓周句的翻譯中都可以不連貫。一個句子完成后,通常傳統研究領域研究的是它的語法或其表面結構和功能。然而,要進一步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譯者應進一步在語言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理解其字面意思來增強對英國文學的欣賞能力。
五、圓周句的案例研究
為喚起研究人員在圓周句話語中,對語言和文學的注意,本文試圖從新的視角和背景分析周期性句子的深層機制和功能話語。這篇文章表明,懸念的藝術特征應該保留原始順序翻譯或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如冒號、破折號、括號。這里仍有許多種類的翻譯,筆者在這里只討論兩種翻譯策略:
(一)保持原來的語序
有譯者在翻譯英語圓周句時,只考慮到譯文的通順程度,沒有注意到原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意圖。保持原來懸疑效果的句子,最常見的方法是遵循翻譯的原始順序,根據原文的順序信息來翻譯原句。我們知道漢語句子往往將次要的信息或概念放在句首,而將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這一方法,恰恰在英語里的圓周句中同樣適用。因此,作者建議用原序列的翻譯方法,以保留英語圓周句的懸念美。
(二)熟練使用標點符號
筆者認為,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表達作者的意圖,同時考慮讀者的理解和欣賞狀態,創造作者原始描述的生動場景,使譯者和讀者能夠與原文作者形成一種共鳴。漢語,有它獨特的語言和節奏,運用好漢語的靈活性,總會有一個滿意的版本,來實現圓周句的可譯性與可讀性。當遇到一個較難的圓周句翻譯時,可以巧妙的適用標點符號以保持其懸念效果。
參考文獻:
[1]彼得Verdonk.文體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2]Shen Dan.[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Lu Jie.[盧婕].從語用學角度分析英語文學作品中圓周句的功能[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
[4] Shen Dan.[申丹].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