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以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為基礎,通過整理匯總,對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進行了歸類。對于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的分析,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漢維兩個民族的經濟生活以及商業發展,加強民族間的溝通和了解,對于跨文化交際也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漢族;維吾爾族;餐館名稱;類別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的重要部門,在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隨著新疆旅游業的發展,國內外游客來新疆旅游也紛紛光顧充滿漢維民族風情的各類餐館,津津樂道新疆獨具特色的菜肴,陶醉于充滿激情的歌舞之中。由此,首府烏魯木齊各類裝修豪華、環境優雅的大餐館也隨之多了起來。
漢族和維吾爾族是有著悠久的商業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之一,漢族和維吾爾族商業文化至今如珍珠般閃耀著異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店名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影響著漢族和維吾爾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隨著兩個民族商業的發展,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所體現的不僅是一種招牌,更是一種文化的蘊涵了。市場經濟下的漢維餐飲業店名可謂千姿百態、種類繁多。透過形形色色的店名,可領略豐富的文化意蘊,因此她能夠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應出新生事物的發展變化。
自古以來,新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多元文化交織的地方,各民族美食獨具特色且相互滲透。作為一種商業文化,漢維餐館名稱在保持傳統民族特色的同時,也直接迅速地反映著新生事物。為此,本人專門對烏魯木齊市漢族和維吾爾族比較聚集的南門、二道橋、延安路、團結路、新華南路、鐵路局、友好路等路段的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做了搜集整理和調查分析。漢維餐飲業店名從不同的角度透視不同的社會心理和商業文化。通過這種種變化,你會從中感受到當前時代民風 與漢族、維吾爾族人民的文化價值趨于一種全新的走向。本論文希望通過對這些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的整理匯總,研究探析它們的組合方式以及蘊含的文化信息。對于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的分析,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漢族和維吾爾族的經濟生活及商業發展,有助于加強民族間的溝通和了解,對于跨文化交際也有一定的幫助。
一、漢維餐飲業店鋪名稱的類別
改革開放以前,漢族餐館店鋪的名稱極為單調。名之曰店,可謂店的一統天下。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思想觀念變了,餐飲業店鋪的通名因而變得豐富多彩。據其規模大小、環境布置、食物種類等大致分為店館、快餐廳等兩類。
(一)店、館
餐館,又叫飯館、餐廳或食肆,是讓顧客購買及享用烹調好的食物及飲料的地方,檔次也不是很高。設備簡單,規模小,分布比較廣泛,風險小,競爭激烈。受當地人口、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影響比較大。主要以招徠熟客、散客和家常菜為主,但頗具特色。如:卓記米粉店、陳氏餃子店、一笑涼皮店、柴窩堡辣子雞、特色大盤雞店、我家味道、飄香川菜館等。
飯店、 酒店類,它規模較大、設備齊全、各項功能設施完善,有的集餐飲、住宿、會議、娛樂為一體,裝修豪華、菜肴種類齊全且獨具特色、影響較大、價格也偏貴。例如:渝香辣婆婆、回府君悅大飯店、九勝魚莊、王朝大酒店、綠豐園飯店、陽光綠島飯店、醉愛江湖、一路吉祥酒店等。
(二)快餐廳
快餐廳是以經營快餐為盈利目的的經營性實體店,就是速食店的意思。規模可大可小,快餐廳的陳設既美觀,又很實用。如:一家人快餐廳、樓蘭快餐廳、珍珠快餐店、快活快餐店、潔雅快餐店、品旺快餐店、喜旺快餐店、興興快餐店、旺旺快餐店等。
十年前,維吾爾族餐館名稱顯得既單調、死板又無活力。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維吾爾族餐館名稱也逐漸活潑生動起來。根據其規模大小、環境布置、娛樂活動、食物種類等大致分為宴會廳、快餐廳、店鋪等三類。
(三)宴會廳
這類餐館規模比較大、裝修典雅、設備齊全,并設有包廂,不但可以進行餐飲、聚會,還可以舉辦唱歌、跳舞、樂器彈奏、游戲等娛樂活動,是人們舉辦如婚禮、割禮等各類儀式以及和朋友聚會的娛樂場所。由于宴會廳環境優雅、場地寬敞,既有音樂又有舞蹈,所以現在維吾爾族人的各種社交活動也大都轉移到了這里。烏魯木齊市裝修典雅的宴會廳近年來數量也在激增。如:
(納孜娜宴會廳﹚ ()
(圖勒帕爾宴會廳﹚ ()
(帕爾拉克宴會廳﹚ ()
(亞夏爾宴會廳) ()
(麥西來普宴會廳) ()
(四)快餐廳
快餐廳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而便利于人們餐飲的新生產物。快餐廳規模比宴會廳要小,主要以招徠大眾顧客為主,一般以拌面、炒面、抓飯、曲曲爾、烤肉、包子、湯飯等各類新疆各民族特色美食作為便利快餐。如:
(賽依迪亞快餐廳) ()
(卡爾灣快餐廳) ()
(穆拉再丁快餐廳) ()
(沙吾爾快餐廳) ()
(孜拉來快餐廳 ) ()
(五)店、館
這類餐館規模比快餐廳小一點,環境、設施比較簡陋,主要以招徠熟客和散客為主,食物種類少,但頗具特色。如:
(木沙抓飯館) ()
(阿娜爾湖拌面王) ()
(肉孜烤肉店) ()
(喀什薄皮包子王) ()
二、結束語
總之,漢族餐飲業店鋪名稱具有人倫性、祈福性和轉運行特質,在注重人倫性和祈福性的同時,暗含永世流傳的恒久性。如:“同仁堂”、“藝寶齋”、“榮泰祥”、“永裕德”等老字號招牌。而維吾爾族餐飲業店鋪名稱突出人名、地名、歌舞、瓜果、植物、地方風貌的同時也展現了其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世俗生活、地方精神等方面的內容,作為一個歷史嬗變的過程,維吾爾族餐飲業店鋪名稱文化的外來化和本土化也共同交織體現著民族城市的異域風情。可謂漢維兩種餐飲業店鋪名稱文化心理的差異。
究其原因,漢族農耕文化的靜態生存空間追求綿延長久的心理文化素質與維吾爾族從游牧到定居的相對動態的生存空間追求現世利益的生存態度,是二者的分野。追求短暫迅忽如同草原上的花朵乍開乍放的強勁,始終是游牧民族適應嚴酷生存空間的心理品質。維吾爾族餐飲業店鋪名稱的人名命名文化心理,雖然體現了民族世俗性生活的一方面,但名字大多來源于經義本身,又說明簡單自信的命名心理,其實有其深刻的宗教情懷。個人名字來源的宗教性雖然滲透在名字使用的世俗化行為中,但簡單稱謂的世俗化使用過程本身依然體現著崇名敬名的宗教文化心理。這也與漢族因祟名敬名而諱名的文化心理截然不同之處。從維吾爾族取名的文化心理到維吾爾餐飲業店鋪多以人名命名的行業心理,名的宗教性來源和名的世俗性使用,貌似單純自信強調個體自我價值的命名方式,實則是宗教文化的敞開和輸出。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地緣風物命名的餐飲業店鋪稱謂不斷出現,不僅體現了宗教文化命名心理的相對淡漠,而且將從業精神和地方精神結合,從自我生存空間的自豪感出發,對西部邊疆自然風物進行人類生存意蘊的開掘,這可以說是全球化浪潮之下新疆地方文明化精神的崛起和閃光。
參考文獻:
[1]華錦木.維吾爾族餐館名稱及其文化內涵探析[J].烏魯木齊:語言與翻譯(漢文),2005,4(總第84期):42.
[2]李曉峰.維吾爾族店鋪稱名的名族文化性格[J].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37)2:78.
[3]譚俊雷,華錦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友好街區店鋪名稱的文化蘊涵[J].烏魯木齊: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9,12(17)6:47.
[4]王澤盛,易元斌.新疆民族餐飲文化開發的思考[J].奎屯: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5(總第96期):66.
[5]樓望皓.中國民俗[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