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大眾傳媒的逐步完善,使人們對音樂欣賞要求越來越高,本論文從流行音樂現狀、流行音樂的魅力、流行音樂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影響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剖析。
關鍵詞:流行音樂;當代大學生;魅力與影響
流行音樂代表著時代的步伐,代表最前沿的情感,充滿了蓬勃與朝氣。對于最具有時代活力,最具情感張力的當代大學生群體而言,流行音樂深深地打動著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內心最豐富的精神世界。
一、流行音樂現狀
流行音樂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富土壤中,也可稱為“通俗音樂”、“大眾音樂”。流行音樂的起源要追溯到美國的爵士音樂。它所包括的內容很廣闊,例如:爵士樂、輕音樂、布魯斯、藍調、搖滾樂、鄉村音樂等。
日前,根據河南大學“大學音樂欣賞教育課題組”調查表明,在2006年排名在全國100強的高等本科院校里的音樂教育的情況中發現,由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普通大學音樂教育逐步被納入正規本科教育課程體系,音樂欣賞課程的周學時數、課門類數部在增加,并受到廣大學子們得喜愛。
二、流行音樂的魅力
在一次對某大學300名學生喜歡什么樣的音樂的調查問卷中,其中有83%的學生選擇了流行音樂,80%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流行音樂。但是在跟大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雖然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很多,但是對流行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各有不同。流行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且在廣大的大學生人群中占據了絕對大的人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流行音樂廣泛傳播于大學校園
當代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歡,偏重于旋律輕快,歌詞能引起共鳴的。在大學生中認為旋律就是靈魂,是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大部分人喜歡實力派的歌手勝于偶像派的歌手。
在這個多元化、開放式的信息社會中,各種音樂派系廣為流傳包括港臺的、歐美的。當代大學生受到的音樂熏陶更為國際化,世界化。當然耳朵也就更為挑剔,更為前衛。20世紀80年代,港臺音樂風靡大陸,90年代歐美音樂、拉丁派系日益盛行,直至今日日本、韓國歌曲也逐漸成為時尚。大學生對音樂的吸收速度快,消化能力強,所以流行音樂成為大學生最為欽慕的對象。
(二)流行音樂帶給大學生的精神享受
音樂是當代大學生隋緒最好的表達:當代大學生精力旺盛,朝氣蓬勃,充滿生機。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而也有很大的進步。在這個到處都充滿了競爭和壓力的社會里,當代大學生所而對的挑戰和生活的壓力比以往那一代的大學生都要嚴峻。隨著大學生活的積累,有了獨立的生活空間.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對待事物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三、流行音樂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流行音樂的節奏明快,內容通俗易懂,包含的感情真實而豐富,且具有時代性。因此,它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便是理所當然。它的內容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流行音樂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在當代大學生的耳邊響起的同時,也穿透了聽者的意識和行為。聽者從中體味到了生活的共同點點,為此而感到音樂的精神享受。所以當代流行音樂是一種靈魂的藝術,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精髓的提煉,它對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首好的流行音樂可以振奮精伸,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當大學生們過生日的時候.喜歡邀請朋友一起在KTV里唱歌;當大學生談戀愛的時候,喜歡和心愛的人一起聽歌;現在很多當代大學生在心情不好、遇到困難、心情沮喪的時候,部喜歡一個人聽著歌曲,思考問題,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在通過流行音樂的旋律在療傷,在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在尋找人生的出口。
(二)消極影響
在流行音樂受到廣大大學生喜歡的同時.流行音樂中也存在一些過分追求流行.用詞低俗,缺乏內涵的音樂。當這種音樂被大學生接觸后.雖然可以宣泄一時間的情緒,但之后還是一片空虛和感嘆,這樣的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很多的消極影響。
有一些大學生在受到感官享受和沉迷與低俗的歌曲中無法自拔,在這種歌詞的誘導下.精神越來越姜靡,思想也越來越頹廢,這樣的音樂在大學的校園里傳播會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使校園文化建設產生很大的阻力。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學生聽了一首《死亡音樂》后當場暈倒并從此陷入極端的恐懼之中。英國某大學一名在校學生,無意中聽到《紅色戀歌》,當他聽完這首曲子以后,他的靈魂受到了極為強烈的刺激,性情再也無法平靜,最后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現象令人發指,值得深思。
四、總結
從大局著眼,我國已經將音樂教育納入高校教學軌道。音樂教育是一個國家人民素質培養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音樂給予人的不只是知識的財富,更是精神的享受和靈魂的洗禮。
參考文獻:
[1]趙蓓.大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創新研究[J].北方音樂,2016(05).
[2]萬瑪措.大學音樂教育與人才創新素質的培養[J].通俗歌曲,2013(11).
[3]陳云燕.大學音樂教育模式的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