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奇幻森林》講述了人孩毛克利逃出森林,繼而打敗老虎謝利·可汗,重新被森林中的動物所接納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影片既強調森林法則的重要性,又呈現出溫情脈脈的動物倫理。而這種動物倫理,為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關鍵詞:奇幻森林;動物倫理;森林法則;童話
由迪斯尼拍攝的《奇幻森林》像是一個萬花筒,圓筒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吉卜林的《叢林之書》。稍微轉一下,可以看到卡梅隆的《阿凡達》中高度仿真的CG技術;再轉一下,可以看到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只孟加拉虎及派的影子。你不停地轉動,《荒野獵人》中的那只身軀龐大的棕熊,《金剛》與《猩球崛起》中的大猩猩,《瘋狂動物城》中的警察兔子,都會以某種相似的感覺呈現于眼前。所有這些因素,在這部電影中得以有機地融合,將吉卜林天馬行空的筆觸在光影世界中得以真切的呈現,奉獻出了一個讓人不得不驚嘆的動物世界。
影片的故事并不復雜,講述一個被遺棄在森林的嬰兒毛克利,從小被狼撫養長大。由于他是人孩,遭到曾受過人類傷害的老虎謝利·可汗的敵視,并且在和平巖露出的休戰期宣示要殺死毛克利。為了讓毛克利存活下來,狼族經過商議,做出讓黑豹巴希拉護送毛克利回到人類村子的決定。于是,就開啟了一次以毛克利為主人公的森林冒險之旅,除了被老虎追殺,還遭到巨蟒卡奧的魅惑,被懶熊巴魯從蟒口救下,后又被猩猩、猴子擄去,受到巨猿路易的威逼,被黑豹與懶熊機智救出后,毛克利得知狼爸爸阿克拉被老虎殺死,憤怒之下從人類村口拿下火炬去找老虎報仇,最后憑借他的機智戰勝了老虎,森林中各種動物贏得了和平的到來。
影片中一再渲染森林法則,由狼群多次背誦的森林法則是影片的中心之一:“狼群的力量匯聚于孤狼,孤狼的力量來自于狼群,森林法則如上蒼般古老,遵守的狼群將繁榮昌盛,違背者狼群必將滅亡”。這幾句話,辯證地看待個體與集體的關系,既強調個體的作用,又不忽視集體的重要性。但“森林法則”具體何指,影片中并無明確說明。在吉卜林的《叢林之書》中,“森林法則”是大自然運行著的一種法則,即“弱肉強食”,弱者被自然規律淘汰,強者生存、繁衍、進化。但在《奇幻森林》中,“森林法則”少了血淋淋廝殺的殘酷,而披上了溫情脈脈的外衣,即便是“森林之王”的老虎也要遵循森林法則,在休戰期信守“只許玩耍,不許狩獵”的規則,只是對狼群提出要殺死毛克利的口頭警告,并沒有立即展開廝殺。“法則至上”的思想,在這里是非常明顯的。
然而,“法則至上”的前提下,森林里的動物也存在著溫情感人的倫理。當毛克利要離開森林之時,狼媽媽拉克沙對毛克利的依依不舍真切感人,導師黑豹對毛克利的諄諄教誨與誓死護衛也讓人為之動容,甚至棕熊與毛克利之間的友情也能觸動我們的內心。這樣的動物倫理,與人類社會中的倫常物理,本質上沒有區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森林當作一個隱喻,隱喻著人類社會。
毛克利被黑豹成功地送走,按理狼群與老虎的矛盾就此可以消解。但老虎對人類的痛恨,不是把毛克利驅逐出去就能解決的。老虎突然干掉了狼爸爸阿克拉,這個情節的設置,把老虎推上了“大反派”的位置,成為一個窮兇惡極的壞蛋——如果獸性是一個貶義詞,但老虎無疑是影片中最具獸性的動物。也正是老虎殺死了阿克拉,才徹底激怒了毛克利,讓他放棄回歸人類,而選擇與老虎決一死戰的冒險。從整體的敘事進程來看,老虎殺死阿克拉這一矛盾沖突的設置是很高明的。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毛克利回歸森林就動力不足,就更沒有精彩的人虎之斗了。
在情節設置方面,還有一處非常高明的地方,就是毛克利拿到人類的火把,這本是克制老虎的利器,卻也因此燒毀了森林,引起眾多動物的恐懼。火把在這里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拿它去攻擊老虎,說不定可以報仇雪恨。但毛克利很聰明地把火把扔進了水里,他失去了制敵的武器,卻贏得了除老虎以外動物的支持。這里,毛克利身上又體現了人類的智慧。當然,最能體現智慧的地方,是毛克利從枯樹枝容易斷這一教訓上獲得啟示,他爬上大樹,走上一根枯樹枝,引老虎過來,然后跳到旁邊早已準備好的藤條上,讓老虎因樹枝斷裂而摔下火坑致死。在毛克利身上,人性的智慧與動物的獸性是相融合在一起的,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人的復雜性——人其實就是人性與獸性的復合體。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講天人合一,不管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心理影響最大的儒家,還是對中國藝術影響最大的道家,都殊途同歸于這一點。《奇幻森林》為天人合一提供了一種新的闡釋角度:人類在兒童時期,跟大自然是一體的,跟動物是最相近的,所以嬰兒毛克利能被狼族接納。毛克利從小生活在狼群之中,所以他身上體現更多的是獸性,雖然跟棕熊在一起生活時,他體內的人性有所復蘇,但終究是獸性大于人性——只有看清這一點,才能理解故事結尾毛克利選擇回歸森林,而不是回歸人類。這個結局沒有落入俗套,給人驚喜,似乎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諷刺。
《奇幻森林》的故事很精彩,但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只能存在于童話里,這或許是導演冠以“奇幻”之緣由。然而,藝術不必拘泥于現實,虛擬的現實訴諸于光影世界,同樣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