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中的高水平運動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文化功底往往不太扎實。學校為了幫助他們,往往會對他們特別“照顧”,即放寬對他們的學分和考試要求。那么這種“照顧”真的是在幫助他們嗎?本文將通過分析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和訓練管理現(xiàn)狀并和國外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對比,來探索如何正確地幫助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提高文化水平。
關鍵詞:高水平運動員;學習;訓練
一、選題依據(jù)
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體育產(chǎn)業(yè)和事業(yè)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創(chuàng)辦高水平運動隊,現(xiàn)如今我國擁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數(shù)量已經(jīng)由三十多年前的幾十所變?yōu)楝F(xiàn)在的幾百所。
高水平運動隊是大學體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創(chuàng)立的初衷,一是為了給優(yōu)秀的或有潛力的運動員一個深造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即使退役了也能找到工作,二是為了通過這些高水平運動員來帶動整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高水平運動員又稱為體育特長生,可以說他們在大學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兩重身份:在他們的教練員看來,他們是運動員,他們要為學校爭光,為省隊爭榮譽,有的甚至要為國家隊爭名次;他們要充分發(fā)揚競技體育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永爭第一。但在高校的教師看來,他們就是大學生,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學習專業(yè)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在大學生活中,這些特長生的學習與訓練會產(chǎn)生矛盾,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輕視文化知識的學習。本來基礎就比一般學生薄弱,再加上不重視文化學習,往往導致他們很難通過和普通學生一樣的文化考試,很難修滿和普通學生一樣的學分。高校當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會幫助這些高水平運動員通過考試修夠學分。
遺憾的是,這些幫助往往幫錯了方向,他們往往縱容了這些特長生放棄文化知識的學習。要知道,這些高水平運動員將來畢業(yè)之后一樣要面對用人單位的各種考試,如果文化知識差,將難以在這個社會生存,這實在是有違高水平運動隊創(chuàng)立的初衷。因此,本文將通過分析我國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現(xiàn)狀,并通過與國外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對比,來談一談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幫助哪些是錯誤的,以及要怎樣做才能真正幫助運動員提高文化成績。
二、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幫助的現(xiàn)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都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政策,這些高水平運動員普遍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從某些角度來說,他們在高校中屬于弱勢群體,理應得到學校的幫助。于是,高校從招收高水平運動員那一刻起就開始對他們進行“照顧”,如,給他們大幅降低錄取分數(shù)線甚至免試,進入學校后又給他們降低考試和學分的要求甚至校紀校規(guī)的要求,一直把他們“照顧”到畢業(yè),可這種“照顧”只能照顧得了一時,卻照顧不了他們一生。
這種做法,從短期來看,既可以給學校帶來許多榮譽,又可以保證這些高水平運動員順利畢業(yè),看上去利人利己,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無論對高校還是對高水平運動員個人,還是國家,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這些高水平運動員,說到底是學生運動員,其主要身份就是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祖國未來的希望。高校既然把他們招收進來,必須要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三、我國與其他國家對于高水平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的管理
1.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
我國的高校之所以在考試與學分上如此“照顧”高水平運動員,主要是考慮到他們每天要訓練以及經(jīng)常要外出比賽,難免會和文化學習產(chǎn)生沖突,為了能讓他們通過考試,修滿學分,從而順利畢業(yè),就大開綠燈。可訓練和比賽真的會耽誤文化知識的學習嗎?他們在訓練之余有時間在寢室上網(wǎng),有時間在外面夜不歸宿,有時間談戀愛,為什么沒時間看書學習文化知識?
任何體育項目的訓練靠的不是時間與量的堆積,而是科學的訓練手段以及負荷和強度的合理搭配。每天2~3個小時的訓練根本就不會和文化學習產(chǎn)生沖突,至于出去比賽,少則兩三天,多則不過十天半月。我國高校的課程大多比較寬松,主要是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習,對于高水平運動員而言,時間根本不是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學校把他們當成運動員學生而不是學生運動員,這是個本末倒置的錯誤,他們的首要身份永遠應該是學生而不是運動員。
2.美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
美國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無論是體育成績還是文化成績都遙遙領先中國的高水平運動員,他們的特長生有很多在文化成績方面甚至可以在他們所在的高校名列前茅。這是因為美國的高校在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時就有較為嚴格的文化要求。
美國招收體育特長生的組織叫NCAA,NCAA規(guī)定報考運動員必須要有高中學歷,否則不管多高的運動水平一律不予錄取,而且對這些運動員入學時的SAT與ACT的成績都有最低限制,而且一旦被錄取,他們的學業(yè)平均成績必須保持在2.0以上,只要有一門不及格,他們將會被禁賽。美國的大學不會因為他們是高水平運動員就給他們?nèi)魏螌W分或考試照顧,對他們的標準和要求和普通學生是一樣的。在他們看來,學習才是第一位,其次才是體育訓練。所以校方嚴格規(guī)定了他們的訓練時間,即每周不能超過20小時,一旦違規(guī),會重罰教練員。在有限的時間里,反而提高了訓練效率,達到了更好的訓練效果。這些看似嚴格的規(guī)定,事實上是在告誡每一個運動員學生:大學是以教育為目的,因此運動員應以受教育為主要目標。
3.日本高水平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
在日本,如果一個高校的體育特長生的文化成績達不到標準,會被禁止參加一切比賽;就算是拿了奧運冠軍的體育特長生,如果考試不過關,一樣拿不到畢業(yè)證。
日本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他們的政府規(guī)定,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不得過早地接受專項體育訓練,而是要牢牢打好文化基礎,所以,他們的特長生在進入大學時就有著不錯的文化根基,再加上高校對考試及文化知識的嚴格要求,使得他們必須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最終他們在順利拿到畢業(yè)證的同時還取得了額外的體育成績,這對他們將來就業(yè)有著極大的幫助。
4.對我國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照顧”政策的反思
對比中美日三國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的管理方式,中國的高校為了追求高畢業(yè)率,一味地以降低文化考試和學分的方式“照顧”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學習,難免有追求功利之嫌。在我國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教練員在高水平運動員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即沒有把他們當作學生,而只是把他們當作運動員看待,認為他們的首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訓練和比賽。這樣當他們面臨考試考不過和學分修不滿的情況時,學校往往會對他們網(wǎng)開一面,給予他們學分和考試上的特殊“照顧”,從而助長了這些高水平運動員不學習的風氣。中國高校明顯對高水平運動員缺乏人文關懷,在文化學習方面的“照顧”這件事本身就是個錯誤,也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我國高校在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時的文化門檻太低,這種錯誤的幫助導致他們在進入大學后難以跟上甚至失去信心跟上常規(guī)課程進度。
(2)我國高校幫高水平運動員選擇了一些容易掌握的專業(yè),卻完全忽略了這些高水平運動員是否喜歡,是否適合這些專業(yè),一味地追求畢業(yè)率,卻消減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我國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進行學分和考試照顧,甚至在校紀校規(guī)上面給予他們特權,導致他們無心向學,甚至無視校紀校規(guī),從而導致他們無組織無紀律,綜合素質(zhì)差,文化成績差,以至于飽受詬病,成為一群有爭議的群體,在畢業(yè)之后又面臨難以就業(yè)的問題。
2.建議
(1)適當提高高水平運動員入學的文化門檻?,F(xiàn)階段,我國高校在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時的文化要求實在過低,如此薄弱的文化功底進入高校學習實在不科學。如比普通高中生少200~300分就可進入名校學習,意味著這些體育特長生高考只需考300分左右就可上大學,甚至是名校。過低的分數(shù)要求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僥幸心理,即文化知識根本不用學,高考隨便寫寫就能過,這會使他們養(yǎng)成非常不好的學習習慣。所以高校在招收高水平運動員時,應當適當提升文化要求,促使他們在高中時期打好文化基礎,以便日后能夠適應高校的文化課程學習。
(2)合理地選擇專業(yè)和分配班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選擇專業(yè)的時,高校應該首先考慮高水平運動員的意愿,可以為他們提供建議,但不能強制為他們選擇專業(yè)。在分配班級的問題上完全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不同的班級,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這樣以便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
(3)正確地幫助高水平運動員進行文化學習。高水平運動員在高校中是一個特殊群體,理應得到幫助,但這種幫助應當基于正確的方向,即對文化考試和學分要求以及校紀校規(guī)一定要一視同仁,絕不“照顧”。當這些高水平運動員遇到文化學習困難或考試通不過的情況時,學校應該有專門的老師來為他們補習功課,使他們能夠順利通過考試,而不是簡單地給他們降低考試標準。當他們外出比賽為學校甚至為國家取得榮譽時,學校不應該用學分作為獎勵,而是應該用獎學金,即一碼歸一碼,為校爭光時給予獎學金的獎勵,但比完賽依然要認真學習,準備考試,修夠學分。學校甚至可以為他們開設特別的獎學金制度。比如,當他們的文化成績有特別進步的時候,可以給他們額外的獎學金作為鼓勵,激勵他們認真學習。
參考文獻:
[1]李 倩.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學習的特殊性分析及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
[2]陳詩磊.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3]虞重干,劉 煒,匡淑平,等.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J].體育科學,2008,28(7): 26-36.
[4]司鵬巧,吳立柱.河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學習管理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06,20(3).
[5]鐘 偉.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現(xiàn)狀研究[D].武漢: 武漢體育學院,2008.
[6]范 果,鄭燕飛.美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學習的管理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