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中的一項重要課程,是學生創業指導的主要教育課程。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教育中,創業教育質量并不理想。對此,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于高職院校教育而言有著顯著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改革實施原則,并依據實施原則提出實踐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原則
1.適應社會發展以及區域經濟需求原則
高職院校的教學最終目標在于給予社會提供更多實用性、高技術人才,對此,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必然需要遵循社會發展、區域經濟的經濟理論。首先,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與教學理念必然符合地區經濟的發展理念,例如,某些地區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則創業教育就需要以可循環、綠色發展為重要教學理念;其次,創業教育需要能夠引導教育者認識到所學能力的應用方面,也就是引導高職院校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理念,并遵循區域經濟的發展理念創建新的能力教育結構;最后便是創業教育需要依靠區域經濟進行,簡單地說就是借助社會的力量教育學生,如開展名師講堂。
構建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必須要以社會需求為特征,地方產業為結構,圍繞著創業人才的結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步驟以及擬定教學重點,借助區域經濟的社會資源建立實戰型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豐富的教學題材、教學環境。例如,對于機械自動化專業的創業教育,高職院校便可以讓學生去一線進行實習,這樣的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的就業需求。
2.利用校內外的硬性、軟性資源原則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實踐教學資源主要可以分為硬性資源、軟性資源。硬性資源便是高職院校為實踐活動所提供的基礎教學設備、設施以及場地等,高職院校可以采用硬性資源給予學生實踐平臺提供創業實踐操作,并豐富學生的就業感受。軟性資源則是高職院校內所開展的教學中心、研究會、各類型協會、學生會以及學院團委等社團組織,借助軟性資源促使創業實踐活動有效展開,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并在校內營造良好的創業氣氛。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可以借助社會資源以及校內所具備的實踐教學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校內外聯動性的創業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學生畢業即創業的目的,建立創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3.注重學生主體性與個性化原則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遵循學生的個體化原則,也就是說教學課程必須以學生的知識背景、性格特點、學習動機以及專業背景等為依據,全面分析學生個性化需求、個體化差異后再開展有效的創業教育。
在知識技能的培養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目的性地促進學生個體化成長。開展個體化實訓教學活動,降低教師在創業教育當中的地位,著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豐富創業理念。
4.充分體現階梯性、連續性教育原則
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必須以“考、教、學、練”為一體進行教學,結合隱性、顯性課程,融合活動、專業以及實踐課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實踐與理論脫節的現象。
創業教育必須呈現遞進性,從最初的理性教育逐漸轉變為感性教育,再從感性教育轉變為雙性教育。理論知識需要貫穿于整個創業教育中,而感性理念則需要貫穿于每個理論知識中,只有如此才能夠保障整個就業教育的連續性、穩定性以及有效性。
5.融合適應崗位、專業教育需求原則
高職院校應當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創業教育教學理念應當涵蓋整個專業教育,并以專業教育作為基礎加強創業素質教育,將創業教育理論、實踐教學融入到實踐教學、專業理論體系當中,創業教育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向應當符合專業教育的教育目標以及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規則。創業教育應當符合該行業的崗位需求,職業技能水平以及技能應用能力都是創業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必然需要遵守的原則。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踐策略
1.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方向
按照社會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的要求,并將該要求融入到專業教育當中,將創業教育容納到專業教育的教學體系當中,徹底創新傳統教學管理模式,針對行業發展方向制訂教學計劃以及人才的培養方案,設計并實施符合專業教育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方向還需要從以下兩大方面實現:①創業素質、創業品質、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以及創新理念;②專業基礎能力、專業基礎創業與能力、就業核心競爭力。
2.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需要圍繞著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建立正確的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并將專業教育素質課程、專業職能能力課程作為基礎,開展提升技能模塊、鞏固基礎技能模塊等多方面課程教學。例如,下圖便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改革教學體系。
創建創新創業實訓教學基地可以通過建立以下工作室實現。①創建創業申辦工作室。該工作室主要是根據校企合作需求所開展的“企業模擬申辦等級系統”,其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創業創辦流程中的難點,了解其中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含刻制印章、工商注冊登記、出資與驗資、預先核準登記、稅務登記(地稅、國稅)、申辦組織機構代碼等模塊;②創建創業策劃工作室。創建“可活動式的圓桌會議室”,通過可移動策劃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創業策劃幫助,通過創業成功、失敗案例進行創業教育,開展創業案例分析、創業理念分析、編制創業計劃、設計創業項目等。在策劃工作室內評估創業模式的合理性、創業項目的風險性、創業機會的可行性等,從而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創業、更容易創業;③創建創業管理工作室。可以通過管理工作進行模擬經營,借助商貿流通業、商貿服務業、制造業等行業建立模擬沙盤,并設置企業的經濟狀態,讓學生分別擔任企業當中的重要角色,例如銷售經理、財務經理、采購經理、總經理等,并模擬各類風險事件,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分析、解決各類創業風險;④創建校外實訓工作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工作室更好地銜接校園與社會,與各類大、中、小型企業取得創業實訓合作,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教學的真實性,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聘請合作企業的優秀員工、管理者對學生進行創業講座,激發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3.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管理
創業實踐教學管理會涉及較多的方面,例如考核評價、規章制度、管理人員以及組織結構等。首先,需要建立由學校領導、教務部門、教學部門、教學監督組等組成的實踐教育領導、管理小組,在領導小組的帶領下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創業教育統籌創新。建立相關配套的創業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例如實踐教學目標責任制度、實踐教學計劃審查制度、創業工作室與實訓基地的教學有效性審查制度等,通過多種規章管理制度保障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審標準,依據標準進行教學質量的管理,強化創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管理的目標性。
4.創新創業時間教學保障
創新創業教學保障會涉及多個方面,例如實驗實訓基地的設備完整性、實際性,實習實訓基地的服務保障性,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質量等。對于教學保障,首先需要行業企業專家以及學院教師所構成的“雙師素質”教育團隊來負責創業教育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聘請企業專業人士為教學顧問,引導教師隊伍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教育。積極聯系政府,力求為創業園、企業孵化園提供政策性支持。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高職學生中介服務部門,為剛畢業學生提供稅務咨詢、工商咨詢等便利性服務。與校外企業聯合建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會,為學生提供創業基礎資金,幫助學生鋪平創業道路,讓學生依靠教師的引導對市場進行全面、詳細的調查、分析,擬定創業計劃,建立創業團隊,進行真實的創業實戰。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不是簡單地增加兩門課程,因為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為社會提供更多實用性、高技術人才,因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必須要依據社會、行業的需求進行創新,通過建立各類平臺、各類型辦公室,最大限度地縮小社會與校園之間的距離,銜接學生的畢業、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加便利、平坦的創業道路,與校外企業聯合開展創業扶持部門,從而構建更加實用、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
參考文獻:
[1]朱小峰.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貫徹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11).
[3]張 政.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深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