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將是大勢所趨,國內外對高校教育模式的革新都做了充分研究與探索。目前,我國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與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而改革與創新就需要做到改變傳統觀念、構建新機制、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高校;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
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全方位提升高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出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優秀人才,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保障。高校是培養創新型綜合人才的主要教育機構,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高校人才的培養。加強對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建立更新、更科學、更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培養更優質的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一、國內外研究概況
1.國內研究進展
我國有著悠久的教育歷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也需要不斷改革并向前推進。目前,我國的高校教學制度主要采用學分制,雖然較為系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2.國外研究進展
國外對高校教學管理的研究通常從教學管理機構、教學制度、教學計劃與課程以及教學方法入手分析,一般不重視對教學管理體制的研究。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目前它們的教學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校的教學管理機構設置以及其職責劃分、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以及學院制的研究。
二、高校教學與人才培養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
不同的教學模式因環境不同存在不同的內在組合方式,如果內在的組合方式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那么教學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模式組合非常僵化,并且各教學模式被大量孤立,使得教學要素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的局面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利的。
2.教學方法老舊
時代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速度,目前大多高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的講課、板書、提問、練習,雖然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始重視結合實踐教學,但總體來講,高校的教學方法依然顯得非常陳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程體系不完善
一個是對知識的過分細分,因現行的課程一般都按照專業分類,而有些專業被拆分得過于狹窄,教學的內容在劃分上也過于細致,導致所有課程都只強調自身的完整性,忽視了整體的關聯;另一方面,這種劃分導致學生對知識了解的單向性和刻板性,對知識沒有全面客觀的了解,也難以完全掌握。
三、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1.改變教育觀念
現代教育的理念是培養素質型、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教育培養理念是培養實干型、技術型人才。培養創新人才的其中一個難題便是轉變思想觀念,調整教學思路。
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具有重要意義,理論是前人根據實踐總結出來的科學的規律,因此掌握了理論就更容易應對實際問題,所以完全拋棄理論教學顯然不符合現代形勢的教育觀念[1]。但目前的問題在于我國高校過分重視理論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管是培養素質型人才還是創新型人才,采用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都是改善這一教育現狀的最基本解決途徑。
2.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機制
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應明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語選拔機制,激勵學生產生一定的競爭意識。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的主要方法在于:予以創新型人才積極評價和充分尊重;突出對創造性特征的認同;重視理論結合實踐教學,加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力度;建立起具有彈性的,并且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制度。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客觀保障。最主要的目標在于廢除“一考定終身”的制度,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3.發揮課堂教學主導作用
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實現課程的綜合化、平臺化、多樣化以及彈性化。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方法在于發揮課堂的教學主導作用[2],建立符合學生全面發展規律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新教學課程體系。
第一,對課程理念的轉變。教師應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課程的理念進行革新,加強自身的課程意識,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主觀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創新教學內容。各高校都應充分吸收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與時代接軌,跟進科學發展的步伐,引導學生走在科學和研究的最前沿,開拓其視野,擴展其思維。
第三,均衡設置課程。應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促使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相互融合,在培養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精神的同時還要加大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思想品德的塑造[3]。
第四,建立寬松的教學環境。教師應在課堂上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4.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結合實踐,絕不能在脫離了實踐活動的情況下獨立存在,因為純粹的理論學習會限制并禁錮學生的思維。但由于實踐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較多的未知狀況,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進理論教學結合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專業實習和實驗教學方法,強調社會實踐,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實踐教學方面,建立并完善當前高校的教學體系,這些將是高校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
高校需要建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平臺,促進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除了改變自身觀念以外,加大對教學器材的投資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新建并更加頻繁地使用計算機室、電教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重中之重,教師是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教師的作用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也是影響學生觀念、思維和人生態度最重要的因素。所有這一切設想、對教學改革的創意,都需要得到教師的認可并付諸實踐,否則全部都是空談。由此可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不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為了更加適應新的、復雜的、高要求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形勢,應加強對高校教師思維的開拓,改變教師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實施所有的教學改革措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四、結語
高校的培養目標一定要轉變,否則將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改革教學模式、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發揮課堂主導作用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我國高校的首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唐先濱.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對策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6):10-11.
[2]袁 憶.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向與途徑研究[J].魅力中國,2013(19):198.
[3]邵 華.現代教育理念下我國高校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高教學刊,2015(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