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的方式,是個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學習習慣在數學教學中更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高中階段對學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學科,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更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數學;習慣;培養
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采取更為靈活、更能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那么,如何進一步通過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
一、長期堅持,注重培養學習習慣
1.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1)鼓勵學生正確地思考和表達。高中課堂應以學生合作交流為主,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的過程,改變高中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課上,學生應克服青春期的靦腆特點,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就能發現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題思路,發揮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傾聽,這也是人際交往必備的素質。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比較自我,遇事只顧著自己,課上的回答也是,把自己想說的說完就結束了,沒有傾聽別人的意見。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影響討論效果,還無法使討論深入。因此,課上引導讓學生在互相尊重的過程中把合作變得更加融洽,培養一種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
2.規范作業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專心作業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高中生的作業需要自覺,沒有老師會在課堂上看著學生完成。因此,態度不認真、心神不定、拼命趕速度、照抄同學的作業都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業的質量。我們要求學生要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把每次作業當做考試來看待,重視練習,養成習慣。
(2)培養學生讀題、審題的能力。高中的數學題,每一個條件都很關鍵,許多學生存在審題問題,一道題目下來,核算了半天,結果還是錯誤。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認真做作業習慣的養成,也不利于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訓練。因此,認真做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必須要養成學生讀題、審題、分析、理解、算理的基本方法。這不僅僅是一種習慣的培養,實際上同時包含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3.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
學生獨立思考與善于提問的習慣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借助“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極大地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言傳身教,堅持完善學習習慣
1.以身作則
在習慣養成方面,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必須做到:要求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就得從這方面做出引領,在學生發言時要耐心地聽完學生的陳述。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的效益,往往在學生剛剛表達出想要的答案時便著急打斷學生的話,這樣的后果便是班級的學生在別人發言的時候不傾聽,或是在學生發言受阻時迅速地補充上自己的想法;要求學生畫圖規范,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的時候也要規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生活中都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直至形成個人習慣。
2.家校合力
家庭教育也是學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不但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家長的參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三初開家長會時,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及要家長配合做到的要求需要與家長溝通,邀請家長來參與孩子的習慣培養,共同見證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過程。高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室非常重視,教師要經常和家長聯系,力爭取得每一階段的進步。為了督促這一目標的順利達成,每個學期結束時,從自我、同學、家長、老師等層面進行評定,促進孩子更好養成良好習慣。
我們要長期抓、反復抓,使高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得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賀恒月.習慣決定命運——淺談高中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1(29).
[2]李琴芳.淺談高一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