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通信技術迅速發展、教學信息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認為,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包括信息化思維方式、信息化知識與技術、信息化教學與反思三方面要素,每個要素都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培養:塑造信息化校園環境;加強教師職前信息化教學知識培訓;加強教師在職信息化教學技術培訓;培養信息化思維;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等。
關鍵詞: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
一、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性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是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系統工程,也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新趨向。
大學教師的現代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現代信息化背景環境下實施大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因此,現代信息化教學能力應該也必須成為大學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
大學教師應用信息化知識和技術教學的目的在于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信息化,實現技術促進性學習,使信息化教學的知識與技術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培養信息化思維能力,將信息化與各科教學融合起來,讓信息化技術促進知識的學習,讓知識促進技術的掌握,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達到能力的提升。
二、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
1.信息化思維方式
對處于信息化時代的大學教師而言,具備信息化思維方式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專業能力的構成要素之一。
信息化思維方式意味著教師關注時代發展,關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能力的提升,關注時代賦予教師能力的新的內涵,關注信息化時代下學生需求的變化,關注信息化背景下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與改革,等等。具備信息化思維方式的教師是時代的最新感知者,有著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有著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態度,這對于新時代教師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2.信息化知識與技術
信息化思維是行動的指導,信息化知識與技術是信息化思維的實踐表現。思維是意識,意識必須付諸實踐才有意義。
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大學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化知識與技術。簡單而言,其必須具備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的相關知識,也必須具備使用PPT、Flash、Photoshop、Office等信息化現代化教學技術的能力。這些知識與能力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開闊教師的眼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信息化教學與反思
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教學,教學是聯系教師與學生的重要紐帶,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任何環節都有意識地將信息化手段與學科教學知識有效融合。
也就是說,教師在備課、上課、課后反思與總結的各個環節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當然,信息化教學并不是為了信息化教學而信息化教學,教師還要注意根據學科的具體特點采取相適應的信息化教學方式。
三、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1.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天職意識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當前社會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欲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使一些人的心態浮躁,身上或多或少充斥著躁氣,心煩意亂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著急上火者有之,歸根結底就是缺少一些靜氣。高校教師因職業原因天然就能與社會保持一種相對的寧靜,此時廣大教師就需要能靜守本心,做好本分,教好書,育好人。
2.塑造信息化校園環境
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意識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性,整個學校的教學方式和觀念還是傳統的黑板教學。因此,學校一方面不具備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設備,另一方面也不具備鼓勵教師營造信息化教學的氛圍,不利于教師實施并帶動其他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因此,高校要提升教學效果,滿足時代需求,必須首先在觀念上對信息化教學進行宣傳和提倡,在政策上鼓勵支持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在資金上向采取信息化教學的教師傾斜,從而在全校營造積極推動信息化校園建設的氛圍,為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提供良好環境,為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提供動力。
3.加強教師職前信息化教學知識培訓
僅僅具備信息化教學意識只是一個開端,展開相對應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才是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基礎。學校可以在教師入職前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現在的大學教師大多是博士生,且大多具有留學經驗,整體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對他們開展職前信息化知識培訓是可以迅速取得成果的。
鑒于大學教師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艱巨性,教師自學能力較強,可以在職前培訓中以網絡課程的方式讓教師自學。這種方式一方面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很好地為教師做了信息化教學的良好示范,讓他們感受到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推動他們實施信息化教學。另外還需要對培訓結果進行檢測,不合格的教師必須再次學習,直到合格為主。
4.加強教師在職信息化教學技術培訓
經過教師職前信息化教學知識的培訓,教師基本掌握了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為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奠定了基礎。然而,有研究表明,目前在職培訓方式單一、缺乏標準、效果不夠理想,在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在職教師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在職培訓效果。
在培訓方式上,改變傳統的培訓方式,可將遠程培訓和現場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可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各類培訓方式。在培訓內容上,以任務為導向,以具體教學媒體的學習和運用為主要內容,讓教師學會切實可用的新興教學媒體和教學軟件,用以指導教師的實際教學,真正實現信息化教學。
5.培養信息化思維
教師只有形成信息化思維方式,才能在教學的各個階段自主意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有效采取信息化教學方式。學校可以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相關講座、信息化教學的成果展覽、其他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討交流等,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最新的信息化教學動態,關注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進程,形成信息化思維方式。
6.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新時代的大學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教學能力,與時俱進,時刻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保持著對教學改革探索的勇氣。社會處于不斷變化當中,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教學方式在改變,教學內容在改變,教育領域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改革和發展。大學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時刻關注最新的教育動態,學習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2]高 英.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2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