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不但是我國人才培養的基地,而且還是很多知識成果的誕生地和創新園,很多科研項目、創新產品的出現都離不開高校的支持。高校擁有的知識產權十分多樣,知識產權水平也較高,但是從我國當前高校知識產品管理和保護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知識產權在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造成了高效知識產權的流失,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問題的成因作出分析,并尋求合理的措施減少知識產權的流失,提高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質量。
關鍵詞: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途徑
1.高校知識產權流失情況
(1)職務發明或作品非職務化。一般來講,高校職務發明主要是指利用高校資源或設備,在高校職務范圍內的發明。然而我國高校還沒有健全的科技成果管理體制,以至于很多職務發明都演變成了教師的個人發明,甚至在高校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轉賣。比如一些教師利用自己職務之便,以創新的科技成果來創辦科技公司,擁有了既是公司老板又是高校教師的雙重身份。有些教師未經院校許可,利用學校設備、儀器、藥品等試驗資源,為一些企業做技術支持來贏得收益,作品非職務化嚴重。
(2)知識產權貶損化。隸屬于高校的知識產權被教師利用個人渠道以較低的價格進行私自轉讓,從而造成知識產權貶值。或者某些高校相關人員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的價值,不懂“行情”,使得高校對知識產權的評估過低,從而使得知識產權在正常轉讓或出讓時,與實際的高水平相差較遠,產權貶損嚴重。
(3)可實施專利閑置化。一些高校對專利和知識產權沒有充分的認識,高校的領導和教師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意識也較為淡薄,很多原本可以申請成為專利或者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科技專項沒能通過專業的申請來加以保護,或者只是泛泛地認為是科技鑒定成果。相關數據表明,我國高校閑置的可以申請專利的科技成果約占總成果數量的一半,而且還有很多的科技成果雖然申請了專利,但是卻由于管理和應用不到位,沒有被投入到實踐應用中,這種情況下,專利也就只是一紙證書,其作用十分有限。
2.完善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的途徑
(1)調整專利管理和資助政策導向。高校應當轉變淡薄的專利保護意識或者盲目申請專利的落后理念,注重專利保護和管理的質量。各地高校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單位在對高校技術水平和知識產權進行考評和認定時,不能單純的以知識產權的數量或者專利的多少作為唯一的指標,還應當納入專利的轉化率、轉化效果和知識產權的科技管理水平等指標,綜合全面的對高??萍棘F狀進行評估。政府切不可過分強調高校申請專利的數量,而應當通過政策規劃或者資金支持引導高校提高專利質量,提升其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加快各類國際專利的申請,而且對那些收入低的人群或者非院校職務人員可以適當減免專利申請和保護費。
(2)制定具體的知識產權管理政策。知識產權管理政策應當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以確保高校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時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特別是對于一些科研型院校,知識產權管理政策應當對知識產權的擁有人、知識產權的申報流程、獎勵機制、管理方式、利益劃分、保護權責等作出細致的規定,對于非職務發明可以允許其私有化,而對于高校職務發明或者通過校企合作產生的職務發明應當做好權責劃分和利益歸屬,以維護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環境。
(3)在研究型高校建立高校專利申報評估制度。高校專利申報與評估都應當遵循相關的制度規范,尤其是一些研究型高校,其職務發明數量較多,可以建立專門的科技成果管理辦公室來對發明進行知識產權申報與評估管理。我國可以借鑒國際上其他研究型學府專利申報評估體制,全面地對知識產權進行分類管理,對于一些專利水平落后,實用性差的發明可以終止評估和保護,降低高校專利資金風險。
綜上所述,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應當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視,管理者也應當從多方面探索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真正保護高校的相關專利發明、各種無形知識財產,不斷促進高校專利財產轉化,讓教師的各種知識產權獲得更好的保護,促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新拓展。
參考文獻:
[1]梅元紅,劉 嘉.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策略研究——以清華大學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0):109-113.
[2]李文江.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與保護[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9):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