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教學法是基于構建理論產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與外科護理學這門學科的教學目的是一致的。本文主要采用回顧性分析法來分析項目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與注意事項。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外科護理學;應用
1. 項目教學法簡介
外科護理這門學科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在建構主義的觀念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在實驗室中模擬各種外科護理技術,而學生如果可以在某些情境中,借助其他的學習資料來獲得知識,那么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都必將會有極大的提升。目前在教育界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項目教學法,該法以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為基礎,對項目進行準確的制訂,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堅持把學生當做教學主體,構建了實踐和研究統一結合的教學模式。
2. 項目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中的應用實踐
(1)實踐方法。我校2013級外科護理專業學生共計110名,均為女性,年齡為18~21歲,平均年齡為(19.8±0.7)歲,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5名,兩組基礎知識、年齡、性別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對于實驗組,采用項目教學法,對照組則采用常規教學模式。
兩組學生授課教師為同一人,老師授課時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時間保持一致。對照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過理論知識以后,讓其選擇任意一個患者進行護理的實踐。在實驗組的上課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具體教學內容如下。
讓學生以各種實際的案例作為載體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老師根據項目為學生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教學情境,同時為學生布置在該項目下的學習任務。在明確任務以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同時由學生自己選舉出小組長,確定小組各個成員的分工。明確了這些以后,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就使用大量的案例以及圖片為學生呈現相關的項目。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老師設置好的情境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多方位的把握。明確了重點以及難點之后,再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匯總。在整個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進行培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達到對學生進行引導的目的,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階段性的學習目標。獲得了階段性的學習成果以后,讓各個小組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同時說出自己目前還未解決的難題,大家一起商議并解決。任務的最后則是要求每一個小組都必須對一個患者進行實際的護理演示。任務完全結束以后,先由各小組自己選出一個代表對自己所在小組在任務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其次,再讓各個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對方完成任務的情況;最后,由老師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價,指出各個小組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優點以及缺點。以此達到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自己學習過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期末,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對比兩組理論與實踐考核成績。
(2)實踐結果。實驗組理論與實踐考核成績分別為(87.8±7.9)分、(91.4±3.6)分,對照組理論與實踐考
核成績分別為(83.4±7.6)分、(85.2± 3.3)分,實驗組各項成績都優于對照組。
3.小結
項目教學法是在構建主義的理論基礎上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教學的過程更為直觀,同時讓學生可以深層次地了解所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項目教學法以未來學生將要從事的職業作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將來從事職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項目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參與,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技能以及動手能力。但項目教學法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參與度不同,那么必然有一部分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此外,學生的綜合水平也在學習時間的變化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本研究調查了期末考試的結果,并未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同時,項目教學法屬于輔助型的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要避免喧賓奪主。
參考文獻:
[1]馬文華,王慧玲,陳巧力.項目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
[2]孫甜甜,張繼翠,侯青芝.高職高專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