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蒙古自治區獨特的旅游資源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作者依托SWOT策略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資源進行了全面解析,深入發掘內蒙古自治區旅游行業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與挑戰,為當地旅游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旅游資源;SWOT;策略
一、優勢(S-strengths)
1.旅游資源獨特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廣袤的草原、森林、沙漠,淳樸自然的民族風情,大量的歷史古跡,為滿足現代旅游者尋求原生態、追求自然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條件。
2.區位優勢明顯
內蒙古自治區橫跨“三北”(東北、華北、西北),相鄰八省(區),毗鄰京津都市旅游圈,客源市場龐大;與蒙古國、俄羅斯的國境接壤,每年為全區帶來眾多國際客源。
3.遲發效應
內蒙古旅游業的發展在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把起步晚、起點低的不足,變為高起點、高層次的規劃與開發,保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劣勢(W-weak)
1.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景區的住宿、娛樂、餐飲等設施條件有很大改善,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交通瓶頸制約問題仍然較突出。
2.產品趨同競爭激烈
草原旅游資源在內蒙古地區的地域差異性較小,旅游產品建設缺乏創新,產品的趨同化現象較為突出。
3.環境保護有待加強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生態系統脆弱,隱含著潛在退化傾向。草原景區的垃圾公害、地表水污染、草場被踩踏,土壤裸露、板結,旅游景區對此尚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
三、機遇(O-opportunity)
1.品牌創新潛力大
自治區旅游局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和國家旅游“515”發展戰略,推出“643X”品牌體系,將自身資源特色和全域旅游理念相結合。圍繞“643X”品牌體系自治區旅游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環渤海區域主打草原、冰雪等產品和線路,東北區域將結合北京冬奧會繼續推出自身的冰雪和草原生態優勢。
2.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京津冀地區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高速公路網建設的加快,私人汽車的普及,人們休閑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加劇,旅游出游能力迅速上升,旅游活動空間不斷向外圍擴展,形成了一個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為中心,以周邊區域為目的地的大都市旅游圈。
3.區位優勢創造機遇
作為中國與中亞乃至歐洲的經濟走廊,內蒙古自治區與俄羅斯、蒙古國等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商務人員交往和文化交流會更加密切。同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的崛起,為內蒙古自治區迅速拓展周邊地區的客源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國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為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資源保障。
四、挑戰(T-tread)
1.經濟發展對旅游業提出新要求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自治區第三產業的中堅力量,但未來發展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方面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2.地區間的旅游業競爭日趨激烈
近幾年內蒙古自治區的旅游業實現了高速發展,但與我國旅游發達省區相比,差距明顯。周邊省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勢必對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業的發展構成一定壓力。
3.外來文化對當地文化的影響
旅游者帶來的異地文化沖擊強烈,影響著草原地區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傳統民俗風情也漸漸淡化。蒙古族習俗禮儀的商品化,使得這些特定含義的習俗禮儀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旅游資源開發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所以內蒙古自治區應該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樹立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旅游整體形象,提高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旅游的競爭力,將內蒙古自治區建設為我國最重要的草原旅游目的地。
參考文獻:
[1]陳佐忠,汪詩平,等.中國典型草原生態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劉俊清.內蒙古旅游業發展的SWOT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