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翻轉課堂的內涵進行了簡要闡述,并針對“高校音樂教學中的翻轉課堂運用”這一課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結合我國高校傳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意義構建出了有關翻轉課堂的設計模型,其中包括課前設計、課堂活動設計以及課后反饋評價,以期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獻上一點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校音樂;音樂教學;翻轉課堂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教學水平不斷進步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很多國家教育行業的高度關注與認可。簡單地解釋,翻轉課堂所依靠的是在傳統課堂中引入教學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達成教學任務。
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加全面且透徹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音樂水平,同時還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從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多被應用在我國的中小學課堂中,但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高校的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此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并且能夠發掘出翻轉課堂的更多價值與作用。
二、何為翻轉課堂?
2011年,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州中的一所普通小學中,教育者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出了一個充滿趣味性且大膽的教學模式:教育者在課程開始之前先準備好一個十分鐘左右的短視頻,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按照視頻的內容來進行自學,而后在正式的教學課堂中讓教育者和學生展開討論。此種教學方式將傳統類型中的“教師授課—布置家庭作業—展開作業評價”的教學流程徹底地“翻轉”了過來,將之前需要學生在家庭中完成的作業放置到課堂當中,而在課堂中要進行的教學內容則被安排到了預習環節中。
翻轉課堂是由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位高中老師喬納森·伯爾曼連同亞倫·薩姆斯一起開創的。這兩位敢于創新的教育者認為,翻轉課堂絕對不是那種散漫且沒有目的網絡教學,而是建立在基礎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之上,增加師生與生生之間互動頻率的新型教學方式,在這個教學環境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知識接受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而教育者同樣也在固有的教學狀態中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1]。
更加直白一些解釋,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是如下三個方面的教育變革。
首先,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導者,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展開課前學習之后,接下來的音樂課程就可以按照自身的特點與學習能力來有針對性地選擇。翻轉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的輕松且有趣,在教育者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思考學習內容,做好課堂筆記。
其次,翻轉課堂是連接師生與生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在課堂中,教育者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來展開教學討論,并且針對學生在討論當中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讓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當教育者完成知識傳授以后,他們就可以自然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深入地了解學生所真正喜歡與渴望的音樂知識是什么,從而對教學內容做出及時的調整和優化。
最后,翻轉課堂的出現還賦予了課下教育以新的價值,由于學生在課程開始之前的學習是在課下完成的,所以能夠有效地利用起高校學生在課余生活中的碎片時間,讓他們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事半功倍[2]。
三、我國高校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
1.過于重視聲樂技能,忽略了理論與實踐
音樂課程是一門需要大量實踐的科目,教育者如果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實用性較強的音樂實踐技巧,就能夠讓他們在日后的學習道路上行走得更加一帆風順。然而,縱觀我國當前的高校音樂課程來看,絕大多數的教育者都存在著“重技能、輕實踐”的做法,讓學生應當具備的理論知識基礎變得十分薄弱,從而難以支持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事實上,由于高校中的音樂課程內容難度較高,教育者如果仍然一味地將教學重點都鎖定在音樂技能中,那么勢必會大大降低學生對聲樂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容置疑的是,一名音樂人的技巧再嫻熟,只要它的理論基礎不扎實或實踐經驗比較匱乏,那么它一定會在歌詞理解或音律把握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改善這一教學弊端,高校中的音樂教育者要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到對學生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掌握水平的提高上,讓他們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高校聲樂教育者缺乏應有的合作精神
高校中的音樂教育者所具備的最大價值即為課堂引導,但是很多教育者卻很難去正視自身的教學作用,從而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失職現象。導致此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音樂教育者缺少應有的合作精神,他們總是認為自身的教學經驗豐富且專業水平較高,因此有資格也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然而,伴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音樂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類型的授課模式與教學思想已經難以達到新時期中的高校音樂教學標準了。為此,高校的音樂教育者絕對不能夠在自己的世界中故步自封,而是要去大膽地嘗試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之上創新和打破傳統,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3]。
3.“拔苗助長”式的授課模式十分不利于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
音樂課程的教學應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充分的準備過程與學習時間。然而,很多高校中的音樂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與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經常會不由自主地采用“拔苗助長”式的教學模式,進而讓很多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時表現得力不從心,嚴重干擾了高校大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形成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者并不懂得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在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情況下就盲目地開展教學,讓學生難以接受與自己能力不符的授課內容。
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1.課前設計
課前階段的設計工作主要針對的是教學視頻內容的安排與制作,因此,教育者一定要重視起這個階段的設計任務,并且要真正做到親力親為。
首先,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內容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需求來進行制訂,其中應包括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流程以及教學時間等。教育者還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講解,例如在教授音符與休止符的相關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在視頻當中加入一些比較形象且生動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可以直觀且深入地掌握授課內容,同時要對課程的重點進行反復強調,加深學生的記憶。在教授全休止符同二分休止符之間的區別時,教育者可以在視頻中加入一段充滿童真童趣的動畫:“一直躺臥在線上睡覺的是二分休止符,而在線下蕩秋千玩耍的則是全休止符”。
其次,教育者在對課程教學視頻進行設計時還要充分地考慮到視頻最終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內容重點以及整體結構等問題,避免讓學生出現無趣之感?;诖耍逃呖梢岳没ヂ摼W技術來將視頻課程的內容發送給學生,為他們預留出充分的整理和預習時間。
最后,教育者還要通過QQ群或微信群來同學生展開實時交流,幫助他們在第一時間解答心中的疑慮[4]。
2.課堂活動設計
通過上文中的介紹可知,在翻轉課堂中開展的教學活動與傳統課堂中的授課內容有著根本上的區別。在翻轉課堂中,教育者需要對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中練習時所產生的疑惑進行分析和解答,并且在此基礎之上設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題來讓學生展開討論與分析。
第一,教育者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與學習需求來選擇感興趣的討論題目,并且將一些擁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個討論小組當中;第二, 教育者要盡可能地將討論小組的成員控制在10人以內,如果選擇同一個討論主題的學生人數較多,那么教育者就要將其細分為多個小組之后再展開接下來的討論。通過此種方式來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自主學習欲望,讓他們在不斷地交流與碰撞當中產生更多的思想火花。
3.課后反饋評價
在翻轉課程正式結束以后,教育者要預留出一部分課堂時間來進行課后反饋評價,同學生一起來共同講述和討論一下此次課程中的體會與感悟。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保證學生評價與自身評價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因此要將反饋評價分成如下的幾個方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等。
五、結語
筆者認為,翻轉課堂在我國高校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在日后勢必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實施初期,由翻轉課堂所帶來的各種新型理念和教學模式必然會與傳統教學課堂產生排斥與摩擦,從而衍生出很多讓教育工作者非常頭痛的阻礙與問題。然而,只要教育者與學生都能夠堅持下去,勇敢地克服眼前的困難,那么就一定能夠加快嶄新教育時代的到來速度。
首先,在翻轉課堂中的課前預備階段,由于教育者的監督標準與要求力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下降,因此會導致一些自控能力不高的學生出現不自主學習的行為。教育者需要與學生之間進行私下交流,從朋友的角度來耐心地疏導學生,讓他們可以逐漸地接受并習慣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徹底擺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所養成的惰性心理。
其次,高校的管理者也要經常性地對教育者展開培訓活動,從根本上提高高校音樂教育者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此外,在教育者進行課前視頻制作的同時,校方也應當委派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技術人員來為教育者提供專業性的輔導和幫助。
最后,教育者要嘗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筆試測試方法,要在日后的考查模式中加入對學生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內容,爭取早日建立起一個客觀且全面的音樂評價系統。
參考文獻:
[1]陳子超,蔣家博.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
[2]龍有成.“翻轉課堂”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戲劇,2014(11).
[3]陳翠麗,謝建紅.數字時代的數學模式——翻轉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4).
[4]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