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說愛自己的孩子。那,愛是什么?愛是尊重,愛是理解,愛是接納,愛更是陪伴!那對孩子最好的愛,是什么?是陪伴!因為陪伴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基礎;陪伴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的基礎,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表現;陪伴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最直接的體現。因此,父母的陪伴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關鍵詞:陪伴;孩子;愛
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說,我很愛我的孩子、我最多的愛都給了我的孩子……那么,愛,到底是什么?對孩子的愛,又是什么?究竟怎樣才能算是對孩子的愛呢?有人說,愛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也有人說,愛孩子就是要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還有人說,愛孩子就是要時刻關注孩子……對孩子的愛,確實需要尊重、需要關注、需要創造適宜的環境。那,對孩子最好的愛又是什么呢?也許有人會說,是尊重;有人會說,是平等;有人會說,是關注;有人會說,是適度……而陪伴,卻常常會被人們所遺忘。當然,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給予孩子適度的愛很重要,但是,我認為陪伴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陪伴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基礎。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都來自父母,這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交給誰養都行,等到了學齡年齡再由父母養育。因此,現在許多父母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段,卻花高價把他們送到各種外語班、才藝班、托管班,由此讓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很多溫暖。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實際上孩子年齡越小,心理感知能力越強,越需要父母的陪伴。民間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指的不僅是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心理發展。而孩子的心理健康主要來自父母的愛和溫暖,這種愛和溫暖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慢慢感知到的。所以,請陪伴孩子吧!這是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陪伴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的基礎,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表現。和諧的親子關系是伴隨孩子終生的,而每個人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都是父母關系的延續,因此建立和諧親子關系是孩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基礎。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這種自由、和諧的親子關系就逐步建立起來,孩子會無意識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如果父母在陪伴的過程中,總是要求過多,不斷地嘮叨、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甚至沖突不斷。這樣的陪伴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健康快樂地成長!
陪伴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這是孩子感受到愛的最直接的體現。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在我所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會與他人交流、經常打人。這個孩子剛上幼兒園時,我以為他是發展遲緩的孩子,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這個孩子其實并不笨,甚至還可以說是有些聰明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和家長積極溝通,發現孩子的父母已經分居快兩年多了,孩子一般就是和爸爸住一段時間,然后再和媽媽住一段時間,孩子的生活環境基本上是一直在發生變化。孩子從出生后基本上是和奶奶或外婆生活在一起,奶奶或外婆也不常和孩子交流,就只是喂飯、照顧睡覺等。因此,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就是缺乏語言交流。而且,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幾乎沒有獲得過來自父母的愛,造成孩子不懂愛、不懂如何與人溝通。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孩子。這個孩子是個語言發育延遲的孩子,他上幼兒園時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用心、耐心陪伴他,慢慢地等待著他的成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常常會抱抱孩子,牽牽孩子的手,給他微笑,這樣就慢慢地與他建立起心靈上的聯系,不要讓他感覺到他受到了威脅,給他一個溫馨的家,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后來,由于父母的努力,這個孩子漸漸地會開口說話了。所以,請陪伴孩子吧!這是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所以愛孩子,不是做孩子的保姆, 也不是有求必應,更不是攀比。愛是尊重,愛是接納,愛是理解,愛是原諒,愛是在心中充滿了溫暖,讓孩子有自信和力量。愛更是陪伴,有了陪伴,孩子就會擁有安全感、歸屬感,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孩子還能健康成長。這樣的愛,難道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嗎?
參考文獻:
[1]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郭 力.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魯女孩培養手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