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我國器官捐獻的現狀,以及大學生對于器官捐獻問題的知識和態度進行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器官捐獻的知識了解不充分,但是在器官捐獻上態度是非常積極的,因此還需要針對這一事情進行合理的研究,端正大學生的態度,增加其知識的儲備。
關鍵詞:器官捐獻;大學生;態度
一、我國器官捐獻的現狀
1.法律因素的影響
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相關的器官移植法律條例,這樣的情況給器官的移植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法律保障。但是,器官的供給人群還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對于想要獲取器官的病人來說,還有著非常復雜的操作程序,這一點也嚴重影響了器官的獲取和使用。
2.傳統觀念的影響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很多人還存在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傳統思想,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禁錮,致使很多人即便是知道器官捐獻之后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也會因為自身的情感而拒絕器官的捐獻。
3.保障機制的影響
器官移植不僅僅是涉及個人的意愿,同時這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風險。現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器官捐獻工作的體系,這對我國器官捐獻工作的開展有著比較嚴重的影響。
二、有關大學生器官捐獻知識的探究
據調查顯示,我國很多大學生對于器官捐獻問題具有良好的積極的態度,并且有很多大學生在現階段已經具有非常強烈的愿望,想要在未來成為器官捐獻者,僅僅有一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加入到器官捐獻工作中。由此能夠看出,大學生群體對于器官捐獻這一工作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是還缺乏一定的知識。因此相關部門還應該在網絡和電視節目中播放與器官捐獻有關的知識,同時校園中也應該向大學生宣傳器官捐獻的知識。
三、有關大學生器官捐獻態度的探究
1.家庭干預
據研究發現,家庭對于大學生器官捐獻的態度存在很大的干預。其中包括是否與家人討論并勸服家人接受他人捐獻的器官;是否使家人接受捐獻去世家屬器官的做法;是否使家人同意大學生本人去世后捐獻器官的做法。所以即使大學生本人存在器官捐獻的意愿,也往往會因家人干涉而放棄。
2.教育干預
調查結果顯示,個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對大學生的器官捐獻態度存在很大的干預。
其中包括是否參與和器官捐獻相關的宣講、利他主義思想的課程、奉獻主義的活動。這也是影響大學生對于器官捐獻態度的直接因素。
3.思想干預
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律觀念已深入每個大學生的心中,與此同時,維權意識也普遍提升。部分大學生認定自己器官的所有權,以及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都對大學生器官捐獻的態度起到了決定性的干預作用。
綜上所述,器官治療一直是醫學界現階段最新型的治療方式,這樣的手段給病情嚴重以及器官末期的病人創造了良好的福音。
現階段人們的思想還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導致我國器官捐獻的效率低下,造成了工序的失衡。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也有責任增強群眾的基礎意識。大學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新知識和新觀念的中流砥柱。因此,器官捐獻工作中,大學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大學生對于器官捐獻問題保持著良好積極的態度,但是相關的知識還比較少,思想教育的環節也存在較多干預,因此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還應該重點探討如何提高大學生器官捐獻的知識水平,加強大學生對于器官捐獻的利他精神的認可,保證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同時也能夠發動身邊的群眾共同開展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吳清霞,王 偉.醫務人員器官捐獻知識和態度的研究進展[J].海南醫學,2014(7).
[2]魏素文,張莉萍,張 萍,等.222名護士對器官捐獻的態度及影響因素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5(2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