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學校和各科教師們都致力于設計有效作業,減輕學生負擔。作業需要注重前后知識關聯,學科交叉,也需要與現實問題相結合。作業題目不僅僅是客觀的題目,更重要的是注重題目的分析及多元化。提高對作業的重視,才能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減負;有效作業;思維;現實;多元化
上海中學國際部歷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培養目標,在作業設計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方式。特別是生物這樣一門實驗性學科,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積累下來不少有效的作業方面的經驗和案例,很多的經驗和案例完全適用于國內中小學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可以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成為各學科老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推進素質教育的行動指南,各學科的教師也進一步意識到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的作業可以考查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決定著教師是否能夠找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配合課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得好的作業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能通過有限的作業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有效的作業要注重前后知識點的關聯、學科的交叉,讓所有的知識點有聯系
在學習人體系統時,學生已經學過細胞、組織、器官等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組成各人體系統的器官、組織和細胞,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作業的布置也應呈由易變難的階梯式,讓學生易于接受,提高寫作業時的信心。比如,在講到人體骨骼系統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長骨的大小,可以將長骨看做是圓柱體。學生已經學過如何計算圓柱體的體積,給出具體數據后,學生可以計算長骨的體積。這樣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生物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時,可以讓學生找出組成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元素、結構,更好地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
例:長骨的哈弗氏系統排列成圓柱狀,這種結構可以讓長骨承受更大的壓力。如果長骨的長度是12厘米,直徑2.6厘米,請估算一下長骨的體積。
二、作業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做到學以致用
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客觀的填空、選擇、問答,更重要的是開放性的問題。例如,學期伊始,要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生物這門學科的意義,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題目: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為什么要學習人體系統?生物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相關性?帶著這些問題,每位學生要利用圖書館資源和網絡資源以及自己對生物知識已有的了解,準備幾頁幻燈片,在下一節課上用兩到三分鐘的時間講解一下自己對學習生物學的看法。再例如,在學習皮膚時,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經常過分清洗皮膚會對皮膚有什么樣的影響?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關注清洗皮膚這件平時習以為常的行為,主動去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進而在老師課堂的講解下,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對皮膚系統的知識在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物教師自身也要積極關注生物學各個領域發展的動態、社會的形式、新發布的期刊論文、諾貝爾等各獎項的頒布。比如在抗生素的使用引起熱議時,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抗生素的發明、意義、利與弊,并聯系消化系統學習的益生菌,等等。生物學的學習還可以與疾病、環境及時聯系。例如,在癌癥患病人數日益增多的形勢下,讓學生分析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區別,現在科學家們在攻克的難關,讓學生提出自己的關于治療癌癥的觀點。
三、作業形式需要多元化
平時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不僅僅是紙面上的作業,也可以是口頭的作業, 也可以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課題完成任務,或者完成預習任務,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相互配合與寫作能力。比如學習生態系統,可以讓學生任選一套生態系統,制作生態系統的3D模型,包括植被、動物等。在學習細胞時,可以讓學生制作細胞的模型,包括各種細胞器等。完成預習任務并給其他學生講解的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對教師的考驗也很大,如何進行點評,如何通過這種形式讓其他的學生也能理解課堂的內容。布置課題型作業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為幾組,分組時可以考慮讓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自主性弱的同學,每個組內的學生有各自的任務,通過帶動作用,協作完成課題型作業。
例:制作一份具有創造力的海報, 海報關于營養、飲食習慣和飲食健康。海報需要多彩,有想象力,生動有趣。要求:分析自己、朋友和家人的一日三餐,根據我們學習的食物金字塔找出三餐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可以參考食物包裝的標簽及營養成分。海報需要包含圖片、文字。
四、作業中除客觀題目之外,盡量要設置主觀題目
有效的作業可以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不僅僅考察記憶,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對照組的實驗概念后,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設置對照組,控制變量,完整描述一個實驗設計過程。讓學生設計實驗后,你會發現學生的思維特別廣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路。通過主觀問題的設置,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暢所欲言,而且人人都有話說。作業要注重分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相關內容自己設計圖表或表格,雖然有些內容課堂并未講過,但是可以通過讀圖分析獲得。
例:蚯蚓喜歡的土壤類型是什么樣的?請設計實驗證明蚯蚓喜歡的土壤類型,包含假設、材料、過程、對照組、結果和結論。
五、作業布置的最后一個問題可以設置:請問大家不懂的問題是什么?
這樣的問題充滿愛。學生可以將自己課堂不懂的問題、自己的想法寫在作業后面,這樣教師可以及時看到學生的反饋。這也可以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批改作業時不能太死板,言之有理的答案均給予肯定,評語要多樣化,有一定的溝通,讓學生在作業中體會到師生的溝通。言之有理的答案雖然與標準答案不同,但是也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教師給予肯定與理解,會提高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到出芽生殖時,作業要求畫出出芽生殖的過程。一位學生寫道,出芽生殖像啃老族,新的個體從母體中長出來,慢慢變大。我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想象力。通過作業我們可以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的激情。
多元化的作業凝聚著教師的努力付出,同時也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取得更好的作業效果,應適當引入作業成績量化標準。比如,作業完成的質量要在期末總成績中要有所體現,讓學生意識到作業的重要性,提高對作業的重視程度。作業的比例要在考試中有所體現,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與考試成績無關。同時要嚴格控制抄襲問題,讓學生從小就意識到成果剽竊的嚴重后果。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更多形式、更有深度的作業題目,才能讓作業發揮其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中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4(20).
[2]錢 勇.試卷講評課要關注學生的需求[J].現代教學,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