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低年級培智學生口算速度極其慢、正確率不高的現象,簡要闡述重視口算教學的重要意義。筆者遵循低年級培智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自己的教學探索,提出提高低年級培智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行口算訓練的幾種方法。
一、口算教學的意義
口算教學其實是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是培智學生進行數學筆算的基礎,也是培養培智學生的簡單計算能力和以后融入社會自理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特殊教育學校的一些老師卻往往忽視了對培智學生的口算訓練,致使培智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較差,口算、計算能力比較弱。
二、口算訓練的幾種方法
1.以培智孩子感興趣的游戲形式進行練習
好多培智教學資料都顯示:針對培智孩子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采用豐富多樣的游戲形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口算訓練時,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能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計算變得生動有趣。在組織學生練習時,把口算題目設計成培智生感興趣的“摘果子”“找朋友”等游戲形式來練習,讓培智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深深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成功,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培智生的口算興趣。
2.在口算中進行賞識教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事比別人好,做得比別人快。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賞識,自己這方面的興趣和潛能才能激發出來。我們的培智孩子尤其需要鼓勵,因為他們長期在別人的異樣眼光中形成了自卑、膽小的性格,產生“我不會”“我不行”的想法,大多時候把自己置身事外,只希望自己是觀眾,看別人精彩表演。面對這種現象,我認為組織學生進行口算賞識競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每周一次分別給A、B、C三組學生按難易程度布置5道口算題,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把競賽的結果記錄下來。第一次獲勝者給予小小的獎勵,并對所有同學順勢引導:“今天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錯。可能由于今天是第一次競賽,有些同學沒發揮出來,你們千萬別失望,我們的活動每周一次,下次你們肯定會有更棒的表現。對嗎?”用賞識語言激發孩子,從而提高學習興趣。課余有些學生就會暗暗鼓勁去努力,以便下次得到老師的肯定和同學的贊賞。老師每次要利用這張競賽表及時、客觀地對學生的競賽情況進行分析,并對進步的學生提出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這種贊揚可以采用“兒歌”“獎狀”“小老師”“小食品”等形式,以此來肯定和激勵培智學生的口算熱情和自信心,讓培智生在一次次的賞識教育中提高口算能力。
3.在實踐生活中應用口算知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培智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培養他們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以便更好地在今后的生活中融入社會。目前培智學校口算教學中很多教者忽視了一個問題——生活應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時候解決數學問題都需要口算,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帶著筆和紙。所以在平時值班的時候、課間活動的時候或學校課外實踐活動中,要留心身邊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緊密聯系培智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達到在實踐生活應用中提高培智生的口算能力的教學目的。如我校每次到超市購物的實踐活動,活動前給不同年級的A、B、C三組學生分派不同的任務,在購物時要求他們幫助老師計算物品價格,這既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增強了他們進行口算的意識,體現學以致用的好處,讓他們覺得自己也很棒,可以算賬,獨自購物了,以增強他們對口算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如在值班的大課間活動時,操場上有8個學生跳繩,4個學生打籃球,3個學生踢毽子,老師不妨引導學生想一想,算一算,跳繩的比踢毽子的多幾個學生?打籃球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個學生?或者鼓勵學生自己想問題,別的學生解答,互相比賽等,讓學生充分體驗口算的樂趣。
總之,在低年級培智生中開展口算教學的探索中,我一方面從網上學習同行先進的培智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從實踐中慢慢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訓練能使低年級培智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邢同淵.智力障礙兒童教學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周念麗.特殊兒童的游戲治療[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