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我國獨立學院的團學工作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其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和學校建設的重要載體。本文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完滿教育這一特色團學工作體系為探討對象,從工作中的實際入手進行分析,圍繞精細化管理,專業化、通識化結合進行闡述,以點看面,對當前獨立學院團學工作的新思路提出了思考路徑,以期為相似研究和相關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隨著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作為移通學院教育軟實力的完滿教育已經從普及推廣的第一階段向全民化的第二階段轉變,輔導員在開展完滿教育工作時面臨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完滿教育作為移通學院學生管理和教育的一項特色體系,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三位一體,對學生的成長、學院的自身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院的辦學水平和競爭力。這就要求完滿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必須更新完滿教育工作理念,對新形勢下的完滿教育狀況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對當前完滿教育的特點重新研究,提出新思路并不斷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移通特色的完滿人才,才能真正實現完滿教育應有的價值。
一、精細化管理是完滿教育不斷發展的基礎
“完滿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做好當下的自己、實現可能的自己,最終成為‘完整的人’。”[1]因此完滿教育就不單單是少數人的教育,不單單是特長學生的教育,它更應該是每一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認識和重新發現。如何有效地指導每一名學生,將完滿教育基層化和全民化?必須協調和整合各種資源,建立起科學的精細化的完美教育管理體系,用人、制度、管理來夯實完滿教育基礎。
1.完滿教育是一種理念,一種導向
完滿教育的具體設計、完善和落實需要各院系按照“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作為系部主要負責人的系主任及學工辦也就必然要從傳統的教學管理和學生日常工作管理中解放出來,更多地思考完滿教育的指導路線及專業發展走向,擺脫原有職務角色的單一化,重新進行新型管理角色定位。院系主任和學工辦轉變工作重心是完滿教育持續開展的方向。
2.輔導員是完滿教育工作基石
輔導員其本身對學生和工作充滿了熱愛,也想在完滿教育的大平臺發揮自身的作用。但獨立學院繁雜的日常工作和缺乏有效的培訓和應有的工作經驗(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輔導員平均工齡為2年),使得各輔導員的工作往往事倍功半,長此以往,當初那份激情早已經消磨殆盡。開拓輔導員視野,明確完滿教育團隊前進方向,重視輔導員責任感及成就感塑造,是發揮輔導員作用,提升完滿教育整體實效的關鍵。
3.學生組織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平臺
完滿教育精細化管理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各級學生組織的配合和協調。增強學生組織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指導,建立起校—院系—年級—班級多維一體的完滿教育學生管理系統,將學生管理壓力由輔導員向學生組織轉移,由校級組織向基層班級轉移,肯定一部分校院兩級學生組織,使其更好完成完滿教育咨詢、認證、答疑等服務工作,是完滿教育深入學生、貼近學生的重要保障。
完滿教育各種實踐溝通的不到位、不及時,輕則影響工作效率,重則釀成惡性事故。所以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各方面需求。就需要校院兩級不斷重視學生需求的服務理念,廣開渠道,與學生建立平等、多元化的溝通平臺,重視評價和調研工作,讓完滿教育從學生中來,回到學生中去。
二、專業化結合是完滿教育不斷創新的動力
以往的完滿教育的確開拓了學生思維,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力與意志力,提升了學生的軟實力,為社會輸送了一批批人才。重慶郵電大學也在積極地進行著完滿教育實踐的創新和嘗試,希望能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但是對重慶郵電大學大量的理工科學生來說,專業學習的好壞依然還是社會衡量他們的重要指標,大學生期間不能精心地組織專業知識學習,就很可能影響今后的就業與發展。因此,完滿教育要發展,要進步,就必須與專業化相結合,只有與專業化結合,這才能給完滿教育創新提供不竭的動力。
1.以專業培養方案為中心
大完滿的教育理念是希望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個人能力在各項實踐中均能實現提升。而只有本專業的培育方案才能實現高校實踐活動在求新求異時始終緊扣專業實際,在任何時候都不易偏離專業“軌道”。因此重視專業培育方案對完滿教育實踐活動設計和制定的導向,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實踐中既檢驗專業技能又學會責任擔當。
2.以專業教師為抓手
完滿教育之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部分主要集中在輔導員身上,但大部分輔導員并非專業出身,對如何將專業與完滿教育相結合往往力不從心,因此完滿教育中涉及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培養任務就需要專業教師來承擔。專業教師的學科素養和理論前瞻性是學生完滿教育實踐指導的重要資源,[2]其科研優勢往往能使實踐活動更有針對性地開展, 有利于活動內容的豐富和活動形式的進一步創新。專業任課教師要更多地參與到完滿教育活動中,更多地與輔導員進行溝通交流,在彼此互動中輔導員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就更容易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成長所需,更好地指導學生在完滿教育實現蛻變。
3.以學生社團為實踐
專業化的完滿教育其創新形式就不再是以往新活動的堆積和累加,而應該是更多元化的發展形式。其可以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圍繞專業靈活多樣地開展社團活動,將專業實踐充實到社團活動之中,增強社團活動的學術品味,增強學生社團的吸引力,強化學生社團的專業教學功能。還可以以項目化方式,借鑒專業科研的管理辦法, 讓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個人興趣,自行申報活動,自行挑選指導老師,強調學生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帶著專業問題去實踐, 并在實踐中分析回答這些問題。[3]
三、通識教育是完滿教育不斷踐行的方向
通識教育是移通學院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非專業、非職業性的教育”;通識教育讓每個學生接觸人文精神與生命關懷、科學精神與藝術創作等方面課程,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批判精神、審美能力,邏輯思維、國際視野等綜合素質,實質是希望學生對自由與人文傳統有所了解與繼承,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而完滿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具有陽光心態、健康體魄、責任奉獻、團結協作等人文精神、道德素質和社會意識,兩種教育的內涵和目的極為相似,彼此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是可以相互交叉結合的。“如果通識教育僅停留在‘理科生練練文筆,文科生學點電腦’階段,那只是讓學生體會一下某一學科之功用而已,依然只是某具體學科之用,而非‘通識’之用”。[4]
1.科學精神在校園社團活動中流行
完滿教育各類創新創意活動、科學競賽等校園社團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活動的快樂,更是科學的偉大和創造的神奇,這正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也是通識教育在課堂中不斷強調和推崇的。
2.健全人格在志愿服務中彰顯
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健全個人和健全公民。在現代社會中,志愿精神和志愿意識已經成為合格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5]完滿教育志愿者服務板塊中市民學校、移通學子在行動、四點半課堂、暑期三下鄉實踐等四條主線并行,在學生中大力推行志愿服務全民化、項目化,隨著優秀項目的日益增多,使志愿服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使更多學生有成長為具有志愿精神、奉獻精神和公益精神的現代公民的服務意識。
3.藝術審美在藝術修養與實踐中受到熏陶
完滿教育藝術修養與實踐板塊為學生提供了感受文化熏陶的廣闊平臺,肩負著通識教育中美學教育的使命;通過各類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親身參與藝術活動、受到美學熏陶的機會,使學生們不斷增強美學體驗,從而提升了其美學素養。
4.身心素質在競技體育中成長
以陽光杯系列賽事、鐵人三項賽事為依托的完滿教育競技體育板塊,可促使學生在比賽中增強體質,在比賽中收獲友誼,體現了運動健康的時代新風尚,培養了學生的身心素質,為通識教育塑造學生人格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完滿教育中大量的各類活動讓學生真正可以在多個平臺去展示和發揮通識課程所學技能,既彌補了通識課程單一理論學習的不足,從而深化認識;又可以充分借鑒和檢驗所學成果,鞏固成果。因此,完滿教育是通識教育的有力補充,踐行著通識教育的作用。
完滿教育時至今日已走過四年光景,在這一教育路上,特別需要具備的是一種“耐性”,需要教育者具有廣闊的胸懷與韌勁,而非一夜顯功的浮躁心態。完滿教育是一筆價值非凡的育人資產,需要長期的校園建設和大學精神積淀,其成功絕非一蹴而就之事。
參考文獻:
[1]王 征,傅永林,謝承紅,等.完滿之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5.
[2]張國發.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結合探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 (3).
[3]李 峰.高校基層團學活動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接的思考[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1).
[4]魏傳光.大學通識教育的異化及其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10, (11).
[5]張莉鑫,王麗雅.通識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第二課堂建設[J].北京教育,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