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關系到以后的成長和就業,那么在學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讓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得更快。基于此,本文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出發,對該課程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提升路徑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改進方法
1.選擇說服力較強的教學內容
高校所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為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品德,因此主要是通過課程的講授,讓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有所轉變。
那么,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處理好學科的知識性和思想性之間的關系,讓這兩者能夠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嚴謹的知識蘊含在豐富有趣的思想之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社會發展的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結合在一起,教學不僅能夠與時俱進,還能夠更加有思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可打破原有教材內容的束縛,達到傳道授業的效果,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1]
2.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高校的學生思想已經基本趨向成熟,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以此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基本目標,努力解決學生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主體,成為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人。
大學生要參與到社會建設中,就需要教師建立起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雙向機制,讓教育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具體學習當中。大學生需要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中有力的推動者。高校要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信任,讓學生所學知識和智慧以及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實際的問題,調動起大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熱情。[2]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理念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秉承的理念是以學生為本,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起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意識。思想政治教學起到一種導向性的作用,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可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素養,引導大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從而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有志青年。
2.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
第一,教師深入掌握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師只有對教材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讓理論和實際有更加全面的聯系,教師在為學生講授各種理論的過程中才會更加游刃有余。為此,教師要深入地對教材進行研究,在教學時能夠對出現的變化以及各種邏輯體系有十足的轉換能力。
第二,教師需要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實際。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大學時期的學生個性比較獨立,思想也比較成熟,因此往往更具有激情。這樣,教師就需要在授課的過程中,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探索思想政治理論知識。
3.堅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科學性和通俗性相統一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因此教師要在這一方面有較為突出的教學成效,就需要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以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指導教學,讓學生在此之中受到科學理論的激勵,堅持理論開放性和與時俱進性。科學引導的同時,還要將學科放在與學生生活學習相貼合的地方,展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通俗性。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別從教材內容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希望這些觀點能夠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了解,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喬 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厭學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5,(25).
[2]韓 磊.校園治理進程中的大學生組織自治制研究[J].科學導報(教育論壇),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