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與發展。數學是教育體系中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已應用于社會的各個行業領域。在社會生活中,科學、經濟以及文化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這個信息化、科學化、數學化的時代,數學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本文分別從幾個方面對高中數學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展開相關探討與研究。
1.理解學生的心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其心理及生理方面均發生巨大的變化,周圍的社會環境及交際環境均會對其成長過程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不良的影響會使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波動,從而使得部分學生開始厭倦學習,即使仍堅持學習,也多是為考上優秀的大學被動地學習。基于這種現狀,教師應該積極了解與分析學生的心理,不僅做好學生的學習教師,也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教師,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教師自身要具備學習數學的動力,然后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2.突出學生的地位,增強學生學習主體性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傳統的灌輸模式,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努力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并建立起自身的主體地位。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做學生的朋友,多贊揚、多鼓勵學生,使得學生學習過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性。
3.簡化數學知識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為了避免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枯燥感與乏味感,教師應將數學知識點進行一定的簡化,特別是在知識點集中且概念繁雜的章節中,該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教師還需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習慣一直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唯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才能開展良好的學習。但是習慣的培養關鍵看教師,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得學生能在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在練習過程中能夠及時進行驗算,同時還能夠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與歸納學習方法。
4.合理利用網絡技術,積極開展小組活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已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手段,網絡所包含的資源信息是無限的,因此,借助網絡進行課外學習是數學課堂的一種良好延伸,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廣博的知識。除此之外,課堂中對多媒體的使用也可將課本知識直觀化,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學生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數學學習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學生不僅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增強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
5.優化課后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總結
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知識點之后,不僅要對其進行及時整理,還要在布置課后練習題的基礎上多布置一些開放性題目,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延伸到課堂之外,并能夠在課后進行相關內容的探索與研究。同時,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還要堅持從簡單到復雜的基本原則,并在應用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避免重復練習、模仿練習等現象的發生,避免給學生造成疲憊感。
總而言之,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乏味心理,并不是因為數學學科本身的原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并非先天存在數學雖具有較高的邏輯性與難度,但學好數學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只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便能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而對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教師首先應理解學生的心理,簡化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亢福江.論高中數學主觀能動性和逆向思維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18):48.
[2]高 峰.小議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1,(12):111-113.
[3]周鑫鑫.論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J].軟件(電子版),2014,(3):54-55.
[4]石新元.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