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拜占庭帝國歷經千年屹立不倒,其文明長期領先于周邊諸國。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其發達先進的教育事業。拜占庭占據優越的文化地理位置,受希臘—羅馬文明的長期熏陶。拜占庭帝國的教育體系,在今天看來仍是中古世界的一項輝煌成就。雖然拜占庭帝國最終沒能續寫歷史,但大批深諳古典文化的拜占庭學者已成為后來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者。
一、古羅馬時期的拜占庭教育
拜占庭帝國歷經千年,古希臘與古羅馬兩大文明對這個帝國的熏陶也持續了千年。故而在拜占庭,文化教養相較于西歐被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在拜占庭人心中,由日耳曼部落國家演變而來的西歐諸國被視為與蠻夷無異。拜占庭視自己為古羅馬帝國和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其各種社會制度直接脫胎于羅馬帝國,這其中就包括拜占庭的教育體系。
雅典學院是自古希臘時代起便存在的學府,在希臘被納入羅馬帝國的疆域后,統治者的改變也并沒有改變雅典學院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雅典學院歷經古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前身)時代數百年時間,對古典時代的歐洲傳承希臘—羅馬文化做出了深遠的歷史貢獻。雅典學院所在的希臘地區所使用的希臘語是整個拜占庭帝國的通用語言,故而希臘語也成為拜占庭帝國教育系統所使用的語言。同時在拜占庭帝國中,羅馬時代的拉丁語也被保留在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中。
公元425年創立的君士坦丁堡大學也是這一時期拜占庭教育界的重要一環。這所高等學院類似于中國古代的國子監,其設立的目的是專為帝國培養官吏,所以君士坦丁堡大學相較于雅典學院更得到官方的極大支持。帝國政府吸收國內頂尖的學者在學校中講學,授課內容包括希臘語、拉丁語、演說學、哲學和法學等諸多學科。可是隨著羅馬帝國將基督教確立為帝國的國教,雅典學院的學術精神與基督教信仰產生了強烈沖突,從此,這些學風自由、開放的學院開始面臨生存危機。
二、中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教育
公元529年,信奉基督教的查士丁尼皇帝宣布關閉歷史悠久的雅典學院,這一事件被視為拜占庭帝國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傳統向基督教文化轉向的標志之一。教會從此介入拜占庭帝國的教育事業中,并逐漸確立其在教育系統的統治地位。東西教會大分裂后,教會教育由拜占庭東正教教會主辦,辦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教會的神職人員和宣揚東正教。但同時,雖然希臘文化與神學理論之間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但教會教育系統也在傳播希臘文化,這是因為當時教會使用的語言依然是希臘文。
雖然此時教會教育在帝國教育體系中占據了主導,但各種世俗教育仍然守護著自己的生存空間。在拜占庭帝國中,有非常發達的職業教育系統。其中法學教育在歷史上尤為突出,拜占庭帝國的法學教育在查士丁尼一世時代非常發達,這與查士丁尼一世積極從事對法律的編纂與修訂工作息息相關。查士丁尼一世在頒布《民法大全》后,為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而下令在帝國境內的羅馬、君士坦丁堡和貝魯特等地成立法律學校。
在拜占庭的教育系統中,圖書館的建設也得到高度重視。此時東正教會與專制思想雖說把持著帝國文化的權威,并在歷史上做出過對諸如“傳播異端思想”的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雅典圖書館在內的文化設施的破壞活動。但民間藏書和教會圖書館卻在拜占庭非常豐富發達,使得古典文化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它們也為帝國后期巴列奧略王朝興起的文化復興運動奠定了基礎。
進入中世紀晚期,拜占庭也迎來了文明的末日。帝國此時面臨諸多內憂外患,國內政治極其動蕩,在國外也面臨諸多勢力對帝國領土的蠶食。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拜占庭曾經輝煌的教育事業也開始走向盡頭。雖然帝國晚期開展了旨在挽救帝國危亡的文化復興運動,拜占庭的文教事業進入了它的又一輝煌時期,但這輝煌僅僅是曇花一現。1453年,千年帝國拜占庭滅亡。拜占庭帝國滅亡了,但大批深諳古典文化的學者流亡到了西歐國家。這些學者以及他們的弟子中的許多人后來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
參考文獻:
[1]陳志強.拜占庭帝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
[2]徐家玲.拜占庭文明[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美)本內特,(美)霍利斯特.歐洲中世紀史[M].楊 寧,李 韻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