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當前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改革與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如資金、職責定位、改革措施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問題。論文從供銷社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并建議通過轉變經營方式、引進外資等措施來促進當前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希望對于供銷社的經濟改革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了解供銷社經濟現狀,探究存在問題
供銷系統自開始實行承包經營以來,在改革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供銷社失去了在計劃經濟中的物資分配職能,企業自尋出路謀求發展。由于局勢的改變和自身管理不善,許多供銷社財物失實,其中不少企業都出現了掛賬和壞賬增多的現象。還有一些賬目與實存不符,形成了經濟包袱,企業經營出現了很大的困難,資金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些離退休職工的工資、醫藥費等都成了沉重的負擔,拖欠工人工資、業務整頓、工人下崗,企業已經到了難以生存的地步。目前的供銷企業除了一些壟斷性的業務外,其他的業務已經處于停滯狀態。由于企業現在經營不善資不抵債,許多銀行也不再貸款扶持,資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供銷社的經濟發展。
由于多種原因,供銷社與農民的合作關系不是很緊密。雖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供銷社的改革發展目標,但實際運作上供銷社只是在形式上是合作社的牌子,但是并沒有多少具有合作社特點的東西,農民的參與性不高,對合作社并沒有多少關注。供銷社為農服務的宗旨體現的也很不夠,沒有將為農服務作為經營目標,沒有深入調查群眾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有什么需求,只是一味的考慮自身利益和應付政府計劃的完成。原來的聯合社機構職能是針對計劃經濟而構建的,主要以執行國家的指令為主,在國家的指導下進行計劃調配。而目前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計劃職能失去了效應,聯合社機構對下屬企業的控制也不利于基層供銷企業對市場環境的適應,這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聯合社機構沒有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進行職能重新定位,造成了資源和人員上的浪費,不利于供銷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二、探索供銷社發展策略,促進建設發展
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是一個復雜的多層系統工程,應該根據不同的供銷機構靈活機動的采取不同的措施和策略。從基層的供銷社到聯合社的機構和社屬企業的改革,都應該在農民合作組織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首先是基層供銷社的改革,它是整個系統的基礎,是供銷社成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主要體現。在基層供銷社的改革中要合理利用供銷社現有的設施、人才和經營網絡,辦成有農民參與管理的聯合服務社。真正的建設成以農業服務為宗旨,以農民需求為主營的綜合服務社。政府要幫助農民開拓市場渠道,引入新的技術和新項目,以本地農業生產為立足點,利用合作社的經營網絡為農民合作組織提供業務支撐和政策指導。政府要加強村級供銷服務站點的建設,為農民群眾提供加工、運輸、科技等方面的服務,還可以在信息、文化、購銷等方面形成綜合性的服務社。村級服務站點有其獨特的優勢,是供銷合作系統的窗口。它有農業生產資料中的供貨渠道、有供銷系統的科技服務作為支持,還有供銷社的經營網絡提供服務平臺,是村級服務站改革和發展的基礎。還有就是政府要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和特色,建設專業的合作社組織和農產品協會。這些專業組織為當地的農業生產進行產前的信息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產后銷售等全方位一條龍服務,解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在解決資金缺乏的問題上,供銷社可以以招商引資的方式來解決在改革發展中自身不足的問題。供銷社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設施和供銷社的自身優勢引進外來資金、投資農業項目或進行設施改造等來促進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比如可以對當地的生產資源優勢項目進行投資辦廠。盛產油料的地方可以興建油脂加工廠,盛產棉花的可以建設紡織廠。還可以把臨界的辦公樓改建成商業店鋪進行出租或自己經營,或通過引入資金進行合資經營,使供銷社的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和提高,也進一步加強為農服務的功能。在供銷社的招商引資中,要把引進的資金合理的投入到投資風險相對也小一點的農業的產業化項目上來,使農民有較高的收益。比如,在一些市社進行粘玉米的加工冷藏項目的投資和野菜加工廠項目的建設都是供銷社引進外資投入項目生產的成功典范,這些項目為供銷社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供銷社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以企業為主,部門指導為輔,相關領導部門要為企業的招商引資做好服務,尊重他們的選擇,搭建引資平臺,幫助推出重點項目,搞好項目的規劃和論證,確保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能夠順利盡快進行。
總之,供銷社要想有好的發展,就必須進行系統的改革,在國家進行體制轉軌的形勢下不斷摸索和嘗試,根據國情和企業的具體情況,不斷積累經驗,在農業生產和招商引資上做文章,在農民合作組織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在合作社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改善合作社經營不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