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在閑暇時間選擇到鄉村休閑度假,生態農業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隨之產生,但伴隨生態農業旅游的快速發展,作為開發生態農業旅游地區之一的彭店,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關鍵詞:彭店;開發;生態農業旅游
一、生態農業旅游內涵
目前,在我國關于生態農業旅游的定義仍然沒有統一,根據著眼點的不同,大致可將其歸結為兩種觀點。
一是以農業為主,持這種觀念的人認為生態農業是促進農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保護鄉村生態文化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如學者郭煥然認為生態農業旅游是利用環境資源和自然生態,結合農事活動、鄉村生活、本土文化,為人們提供休閑、游覽、科教、購物、品嘗等活動的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形態。[1]另一種是以旅游為主,持該觀念的人認為生態農業旅游是一種以游客為主體,滿足游客對農業景觀、農業產品需求的旅游方式。如學者周曉芳將其表述為經營者結合農業生產和現代旅游業,以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自然生態環境吸引游客參與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
二、彭店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現狀
彭店生態農業旅游的開發從2002年起,在縣委縣政府的科學規劃下,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將“貼近自然、回歸自然、領略田園風光、體驗田園生活”確定為當地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的主題,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的總體思路是:突出特點、發揮優勢、統籌規劃、立足長遠,致力于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精品旅游項目。主要項目有趙家櫻桃園、劉莊的萬畝棗園及蓮魚共養基地,目前,這三個項目都已形成規模,經營管理理念也日益成熟,帶動了店生態農業旅游的整體發展。但在開發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由于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創造了比較理想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自發投入到旅游項目的開發和建設中,加之政府監管力度不足,造成盲目開發、資源浪費等。
三、彭店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彭店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7200元,沒用大量的閑置資金投入到旅游項目的開發與經營中。且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基礎設施落后,導致彭店的可入進入度非常低,且很多較大的生態農業旅游項目都不在主干線上。其次產品的開發缺乏專業化的技術指導,在2014年彭店發生了一場雪災,直接導致大量的櫻桃苗被凍死,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打擊了村民的積極性。資金技術受限。又因城鄉差距的日益懸殊,導致大量農村人口到城市就業,大量勞動力流失,人力缺乏,這些都不利于彭店生態農業旅游的持續開發。
(二)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彭店大多數的生態農業旅游項目都是由當地居民自行開發、經營和管理,專業化程度不足,造成一些旅游項目在規劃布局上缺乏科學依據,管理上存在漏洞。由于缺乏對專業技能的培訓,部分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差,導致游客滿意度低,損壞了當地的形象,制約了彭店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盡管彭店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時間比較早,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始終跟不上,包括道路、酒店、餐廳以及娛樂購物場所等設施。從鎮上通往景區的路況很差,很多路段還是土石路,對游客進入景點造成不便。沒有專門停車場和交易市場,人流量較大的時候,容易造成混亂和擁擠的情況。多數路標陳舊模糊不清,且位置不夠顯眼,游客較難發現景點的具體位置。食宿條件差,大多都是當地居民使用自己的房子,進行簡單地改造,便掛牌經營,衛生以及安全存在很大隱患。沒有娛樂場所和大型購物超市,游客在景點游覽之后,沒有其他的地方可去。
(四)彭店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策略。(1)完善基礎設施。首先要搞好景點的道路規劃,主要是改善由鎮上主干道通往景區的道路,所需資金可以采用政府與景區經營者共同承擔的方式,與村村通項目想結合,將原有的土石路改建為水泥路,使游客能夠更好地進入景區。其次要建設充足的飯店、農舍用于游客食宿,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在建筑上要體現生態性,保留農村生活的原始風貌,且要在景區附近建造購物和休憩的場所。完善水電設備,保障景區水電供應穩定。最后,要將陳舊的路標全部拆除更換,路標安放在通往景區的路口,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找到景區位置。(2)優化人員配置。彭店在該問題的解決上可以同周邊高校,如許昌學院建立人才輸送關系,做好人才儲備。同時由政府統一出資規劃設立從業人員培訓機構和實習基地,對于從業者的基本技能、職業素養等進行專業培訓,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用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進一步提升當地旅游形象并促進彭店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3)規范項目用地。對于興辦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用地,原則上要采用先征為國家所有再行轉讓使用的方式,彭店可以使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對將土地于用于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的農民,給與經濟補助,并且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對這些農民進行分紅,讓更多的農民愿意將土地用于旅游開發。
參考文獻:
[1] 孫藝惠,陳田,楊存棟,郭煥成.我國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經濟地理,2007(09):83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