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門創新對企業信用監管工作方式,實現監管的“新常態”,是值得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本文主要了淺析如何開展對企業信用監管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信用;監管
隨著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深入,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對進一步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更好的市場經營環境,促進企業交易安全可靠,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其意義十分重要。在當前行政管理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強對企業管理,促進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本文針對企業信用監管的模式作了淺析。
一、緊扣企業年度報告信息公示,抓好“串聯”監管
政府部門對企業信用監管,必須掌握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全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通過把企業歷年年度報告公示數據“串聯”起來,再做數據的整合分析,提升監管效率。
當前,我國全面推動企業信息公示。開展企業年度報告信息公示將涉及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財務等方面信息,還涉及到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等其他相關信息,在結合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息的“雙公示”,通過企業信用信息“雙公示”形式,實現企業信用信息串聯到一條線上或者一個系統中,自然而然就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信息鏈,政府部門在對企業監管時就能使用信息鏈上的信息,提升對企業信用監管效能,實現資源從分散到集中轉變、監管從多頭到單一轉變、流程從脫節到互聯轉變。
二、緊扣政府部門開展的聯合懲戒,抓好“并聯”監管
政府部門職能有所不同,其對企業監管內容也有所不同,推動由多個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銷售和服務實施多角度、多方位的監管,形成政府部門對企業監管的“并聯”路徑,是政府部門實施對企業監管最有效手段。政府部門對企業“并聯”監管,是推進行政管理全過程聯合監管,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地區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運作機制。要加強對企業信息的匯集、聯通和共享,構建企業信用預警管理平臺,實現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和廣泛應用。推動多部門證照聯動監管,投資項目網上并聯核準及食品藥品等領域市場信息共享。加強綜合治稅、勞動監察、政府采購、銀行信貸等重點行業信用聯動監管,擴大信用信息綜合應用成效,健全執法聯動機制。
三、緊扣各級政府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抓好“橫向”監管
隨著信息化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為根據政府行政行為相對集中服務,加快政府部門對企業服務和監管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提高了市場主體等獲得政府服務的便捷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政府行政權力運行規范性,提高了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加強各級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建設,打造“橫向關聯、縱向貫通、資源共享、協同管理、網上審批、全程監管”的行政審批聯動服務平臺。通過將行政審批相關權力統一納入到服務大廳,并向社會公開其權力設置依據、權力實施主體、權力行使環節、權力相聯責任等形式,既可推動各級政府部門進一步簡政放權,又有利于倒逼政府部門轉變重審批輕監管或者以批代管的傳統工作模式和方式,促使政府部門更加重視加強“橫向信息”監管,努力實現創新監管和有效履行監管職能。
依托政務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行政權力數據庫,形成覆蓋政府部門的信息共享、統一監管、聯合懲戒的信息化系統。按照不同行政領域管理要求,建立多部門、多層次統一的政務服務和聯動監管工作平臺,實現政府部門相關平臺之間能夠互通互聯、信息共享,達到政府部門的企業的“橫向”聯合監管,促進行政監管協同高效和政務服務陽光便民。
四、緊扣各級政府部門上下條塊管理,抓好“縱向”監管
按照政府管理領域和行業分類,實現政府部門對企業信用監管。加快領域和行業條塊化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以統一企業信用數據共享交換目錄和標準,采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信息化手段,推進聯通國家、省、市、縣四級行政業務對口管理系統和企業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強化對企業信用監管的資源整合,確保各類企業信用信息數據準確、高效、便捷地實現交換共享與公開公示。
五、緊扣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審批職能,抓好“事前”監管
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諾制,是對企業信用監管的一種形式。各級行政機關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在行政管理中,要全面推行企業信用承諾。要求企業以規范格式在互聯網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其違法失信經營后將自愿接受懲戒和制約。落實在辦理行業評定、行業準入、先進評選、專項資金申報等評審工作中,要求企業必須按照政府部門的規定格式,提交企業信用承諾書并上網公示。將企業信用承諾納入其信用記錄,接受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監督。按行業或領域制定企業信用承諾書的示范樣本,推薦評選一批好的企業信用承諾書,供行業內其他企業參考借鑒。
六、緊扣各級政府部門行政管理職能,抓好“事中”監管
各級政府部門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公用事業單位在行政管理中,要鼓勵和推廣使用企業信用報告,并依據企業信用狀況實施分類監管。對于有失信行為的企業,根據社會影響程度和違法違規性質,分別采取不同形式的事中監管措施。對守信企業應采取簡化程序、“綠色通道”和重點支持等激勵措施,對失信企業實行失信懲戒和信用約束。廣泛開展企業信用審查,在各類政府采購、有形市場招投標、財政資金安排、政策性貸款、優惠政策享受以及其他公共資源分配等活動中,加強對企業信用審查和執行過程中信用評估,對有失信行為記錄的企業實施相應約束,實施差別化監管和定期信用評估,把企業信用風險降到最低。
七、緊扣各級政府部門行政督察,抓好“事后”監管
強化對企業事后監管和聯動獎懲,是政府部門長期對企業信用監管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部門在對企業實施行政管理事項后,要加強事后考核、驗收和跟蹤檢查,并與事前承諾約定、事中監管相銜接,實現全過程動態監管。加大對企業信用記錄進行分類管理和評估預警,實行失信預警機制和紅黑名單公示機制,落實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辦法,讓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制,讓守信者真正得到便利和優惠。
八、緊扣各級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立,抓好“長期”監管
加強統籌協調,按照精準、長效的監管要求,加強各級政府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把政府部門對企業信用監管的所有信息歸集到一個信息化系統中,加強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共享和應用,健全對企業信用監管長效工作機制。通過政府部門對企業信用狀況長期監管,形成企業信用監管數據檔案庫,使政府部門隨時掌握監管對象的信用歷史狀況,并根據不同的監管要求或者不同的監管對象,更有效地制定監管措施。充分運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中監管數據的歷史積累,運用大數據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預警,建立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方式和督查機制,把握監管的主動權,把監管結果要求解決在第一時間和操作層面。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和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創新創業進入了黃金時期, 要把握對企業監管工作的新趨勢、新特點,對企業信用監管理念要創新、監管手段和方式要創新、政策思路要創新,要強化在企業信用監管工作中“組合拳”運用,讓信用在創造財富價值的同時創新管理,使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降低市場經濟運行成本,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文閣.構建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加強企業信用監管[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2] 張志寬.從源頭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以“經濟戶口”管理為基礎建立企業信用體系[J].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