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
多年來,高校職業指導逐步建立起“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機制。部分高校成立了職業指導機構,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未建立專門職業指導機構的高校,也由負責就業工作的部門承擔起職業指導的工作。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職業指導服務機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致使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機構不健全。由于社會、政府、學校對職業指導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很多高校未形成規范的職業指導體系,沒有相應的管理、考評等制度及缺乏專職的指導人員。
(二)指導資源不完善。①指導思想不明確。現階段高校職業指導思想僅僅是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并未注重塑造和培養學生的個人品質。②指導形式上“重”知識,“輕”技能。目前,高校普遍利用課堂教育和講座的形式進行職業指導,忽略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技能。③就業指導信息多,職業指導信息少。高校在進行職業指導時,主要是圍繞自我認知、就業政策、面試技巧等方面進行講解,職業、行業專業性要求的信息過少,以至于學生不清楚自己到底適合什么樣的職業。④指導人員不夠專業。在高校,參與職業指導的主要力量是高校教師。多數老師的個人經歷有限,對于職業和行業發展的情況了解不多。 ⑤指導對象范圍單一。高校的職業指導課主要針對于畢業班學生。其他年級開展職業指導活動較少。⑥指導手段落后。在網絡信息時代,網上獲取職業指導的人數很少,僅僅是停留在課本的傳輸。
(三)指導隊伍不穩定。目前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主要是由學工隊伍來承擔。年紀青、經驗少、承擔大量的團、班級建設等工作的他們流動性很大,不利于職業指導活動持續開展。
(四)指導評價不合理。高校職業指導往往是以完成就業率為目標。重視就業率,忽視就業質量的工作觀念導致職業的不穩定性。
三、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高校重視程度不足。長期以來,高校注重教學、科研,職業指導被看作是學生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提升就業率,并未意識到職業指導是一個專業性要求較高的領域及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導致高校在政策、資金、設備和人員上投入極少。
(二)學生對職業指導持錯誤態度。高校很多同學僅僅把職業指導當作是一門課程,目的是為了修滿學分,很少有人想到用這種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
四、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一)工作制度。①體系建設:長期地職業指導與短期的就業指導相結合。職業指導應建立一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生的指導體系。讓大一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對應的傳統職業,形成一個對職業的認識;讓大二學生能夠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未來的發展樹立方向;加強大三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幫助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畢業生進行就業政策、求職方法、面試技巧的指導來幫助就業。②機制建設:職業指導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融入到職業指導中,讓學生明白專業知識學習決定就業的層次;將職業指導納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針對性強的學科指導。③隊伍建設:專職職業指導師與兼職職業指導師(社會優秀人才)相結合。加大專職教師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邀請就業指導專家、成功企業家等社會上具有一定從業經歷的人員擔任兼職職業指導師,將能大大提高職業指導的效果。
(二)工作方案。①團體與個體指導相結合。高校職業指導面對的是不同性別、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他們遇到的問題也截然不同。在傳統的集體教育模式基礎上增加個體咨詢的方式,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②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開展企業調查、參觀實習基地,組織創業技能大賽、與企業建立職業實踐基地讓課堂的理論指導得以升華。③傳統與現代的指導方式相結合。數據和文字具有說服力的傳統職業指導方式與現代高科技設施如:互聯網進行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職業測評等相結合,能夠更科學地達到職業指導的目標。
總之,職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全面系統的社會化工程。高校不僅需要完善職業指導體制、充實職業指導的內容、豐富職業指導的方法、規范職業指導的隊伍。同時應當加強與社會、企業的聯系,及時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各行各業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運用科學、現代化的手段收集、處理社會信息,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參考文獻:
[1] 雷小波.職業指導中的職業人格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 版),2007, (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