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出版是一種新型的出版方式,是把內容通過數字技術重新加工編輯,然后把數字內容產品通過網絡傳播的方式,其傳播渠道極具網絡化,內容、管理過程及產品形態(tài)都具有數字化的特點。過去因為印刷術沒有那么普及,社會上普遍認為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印刷出版的權利,固稱之為版權也就是版和權(copyright)和復制權。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著作的類別漸漸變得多種多樣,世界開始慢慢重視起如何保護作者的權利。本文就將以數字出版為例,探討研究著作權的保護問題。
關鍵詞:數字出版;著作權;著作權保護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大數據的發(fā)展和交互,數字出版逐漸出現數量大、類型雜、時效性高的特點,而其出版內容的策劃、選題、審核、及用戶反饋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數字出版的快速發(fā)展與版權保護的問題逐漸加深,保護數字出版著作版權迫在眉睫。要想提高數字出版著作權的保護水準和層次,不僅要鼓勵和引導數字出版商改善數字出版作品的管理方式,規(guī)范數字出版登記制度,還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數字出版產業(yè)法并修正現有法規(guī)。
一、完善我國數字出版著作權保護制度的必要性
(一)許可模式單一。相對于傳統出版方式來說,數字出版有著很多的差異,但追其發(fā)展壯大的原因還是依靠著其出版的內容。我國現有的版權制度中,數字出版商只有取得了版權人的同意,才能在網絡上依法發(fā)布和傳播其產品,但是這樣的方法耗費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非常巨大,讓大部分的運營商都無法承擔,導致版權問題頻出。在我國的法律中,著作權的法定許可只有少數情況適用,即內容限于平面作品,且摘取和轉載只能在紙上,而對于數字出版的要求卻沒有規(guī)定,這樣的制度不僅阻礙了數字出出版資源的編輯轉載,還使得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yè)發(fā)展進入了停滯階段。
(二)交易制度不健全。我國現今并沒有專門的著作權交易制度和系統的著作權制度架構,略顯不足的《著作法》及其周邊法規(guī),都導致我國傳統出版的版權轉讓問題出現了諸多限制,更不用說發(fā)展迅猛的數字出版時代,傳統的法規(guī)條例的限制力度并不適合現階段的數字版權轉讓,而從版權交易角度來看,不夠完善的評估、登記制度因其起步晚發(fā)展時間教短,嚴重地阻礙著數字出出版產業(yè)的發(fā)展。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國的著作權中,管理制度發(fā)展時間較為短暫和緩慢,且處于對內放松對外嚴厲的狀態(tài),這樣的特點致使我國的著作權管理機構并不能發(fā)揮出本身的最大職能,加上著作權管理機構的內部具有嚴重的分割,并不能很好地應對數字出版時代中多形式和多內容的出版要求。
二、完善我國數字出版著作權保護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許可模式。現如今是數字信息化的時代,龐大數量的作品涌入市場,就需要大量的授權許可,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一對一交易模式,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操作的難度也很巨大,導致社會成本浪費嚴重。如此境遇下,就需要改善傳統的著作權許可模式,可以把許可模式和管理制度結合起來,把傳統的作品進行數字化處理,不僅能拓寬作品的傳播范圍,還能增加讀者的閱讀途徑,促進作品的傳播速度。如果有科學的法定許可模式,不僅能減少社會成本的浪費,還能讓著作人了解自己作品的使用狀況,避免使用時出現的版權問題,大大地滿足公眾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動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完善技術保護措施。目前,我國較完善的法規(guī)是《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些內容適用到著作權的方面。在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中,著作權保護措施和接觸控制措施并沒有區(qū)別,禁止了一切的規(guī)避技術行為,過于嚴厲的法律模式并不符合公眾利益的需求,缺乏了對于我國現階段發(fā)展的國情,科學的制度應該結合我國國情,不能完全地照搬他國的措施,應該取其精華,結合實際發(fā)展狀況進行改革。
(三)完善集體管理制度。我國雖然有《著作權法》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可以依靠,但是畢竟缺乏實際的操作性,使得法律規(guī)定不夠完善,不能很好的滿足現如今大眾對于作品形式的需求,不利于著作權管理機構的管理。且我國的的著作權管理機構有著極強的壟斷性,那么政府應該擺正自身的姿態(tài)和立場,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把尊重自身的自主運行能力放在基礎位置,改正其違法和不當的行為措施,把著作人、管理人和使用人間的關系進行平衡處理,避免產生利益沖突。管理機構應該是非營利組織,為防止管理機構產生壟斷,其獲得的使用費只能扣除合理的管理費,其余的費用應當全數交給權利人,不可擅自挪用。
結語:我國數字出版產業(yè)中版權保護的理念滯后、維權艱難等矛盾日益加劇。只能通過不斷地修正現有版權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完善的數字出版版權法律法規(guī),強化其監(jiān)督和管理,改善數字出版物的登記制度,引導數字出版商的行為和措施,健全數字出版作品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數字出版著作權保護的水準和層次,才能真正實現數字出版產業(yè)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劉祥平,陳勇.關于新聞作品著作權若干問題的探討[J].青年記者,2016(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