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地方及各類高校不斷加強創業教育,并鼓勵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但是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提出質疑,主要是創業與學業能否兼顧的問題。對此,本文主要從在校大學生創業存在問題出發,提出實現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創業;學業
自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來,各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針對在校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創業與學業的協調問題也引起了諸多關注,隨之對在校大學生創業問題也提出諸多質疑。
一、在校大學生創業存在問題分析
由于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加之國家及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引導,很多在校大學生萌發了創業的想法,但無奈由于各種原因,最終能付諸實踐的在校大學生少之又少,有的雖然邁出了第一步,也往往會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家庭反對等原因而被終止。經過對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大學生自身能力不足,導致創業成功率較低。在校大學生在創業行業選擇時往往會首選與自己專業比較相近或相似的行業,雖然其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定程度的該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但無奈現在高校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導致在校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從而導致最終創業的失敗。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由于資金的缺乏,在創業行業的選擇時還會選擇一些投資比例比較低的行業,投資比例低的行業進入門檻往往較低,從而導致行業競爭相對比較大,而在校大學生本身社會經驗缺乏,在行業的社會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從而導致創業的最終失敗。
(二)社會、學校、家庭的反對,使得在校大學生創業行為被扼殺在初始。一般情況下,社會及大學生的家庭普遍會認為在校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創業應該是學業外的一種生活補充,一旦創業項目影響該學生的學業,往往會選擇反對其繼續創業。而事實上,由于創業初期的艱難,很多時候由于更多關注創業相關事宜,會使在校大學生出現缺課、曠課等現象,從而會引起家庭成員、學校老師以及社會人士的反對,導致大學生創業行為在最初就被中斷。
二、促進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的途徑
從長遠來看,在校大學生創業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對大學生的學業及就業能起到比較好的促進作用,是一種趨勢。從大環境來看,近幾年國家、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列政策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業將會是一種常態。在此,結合各地及各高校的做法,針對協調處理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在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在教師帶領下進行創業實踐。目前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多數停留在思維和觀念層面,功利化趨勢明顯,而事實上創新創業教育應該貫穿于大學生學業規劃始終,創業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行動化實踐[1]。因此,各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創新創業課程可貫穿整個大學階段。課程內容在理論及觀念教育的同時,可考慮引入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擔任創業導師,帶領學生進行實際的創業項目。在此同時,學??煽紤]建設幾個創新創業項目,讓學生參與其中,也可作為創新創業課程來進行參與。
(二)學校為學生創業提供條件,實現創業與學業兩不誤。很多在校大學生的創業行為被中斷往往是因為受到學校、家庭的阻止,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無法同時兼顧創業和學業兩者。針對此情況,有些學生選擇休學創業,雖然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創業時間及精力,但是作出這種選擇的學生往往顧慮重重,因此,作為學校針對此種情況可以提出“兩幫”。一幫主要指學校應為大學生“休學”解決后顧之休,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學籍調整工作;一幫主要指社會的各界應該幫助大學生創業,為他們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
(三)引起社會及創業學生家庭的關注,為在校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家庭的支持與否將對創業實踐能否開展及成敗起到決定作用。因此,學校在加強對學生創業宣傳的同時,還應對社會及學生家庭的宣傳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在校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能夠支持學生開展創業嘗試。
參考文獻:
[1] 陳奎慶,毛偉. 大學生創業研究在中國:回顧與展望———基于2004 - 2013 年CSSCI 期刊文獻的分析[J].常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 ( 6): 1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