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述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傳統媒體從業人員本身的本身就已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作為媒體形象最前端的主持人們又面臨著哪些新的困境呢?近年來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熱度不減,收到觀眾們的熱情追捧。可就在綜藝類節目紛繁發展的情況之下,我們發現一個事實,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地位越來越被邊緣化。
在受眾需求日漸豐富的當下,更多的模特、演員、作家、文化名人從座上嘉賓直接轉向主持人。其實跨界主持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只是沒有像現在這樣多而紅。從2000年開始,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剛就在央視主持了《天下收藏》欄目,因為王剛本身演繹的“和珅”形象深入人心,和節目本身“鑒寶”性質極為吻合,觀眾反響很好。2001年歌手戴軍跨界和搭檔李靜攜手主持訪談欄目《超級訪問》,直到2016年才停播。2015年舞蹈藝術家金星跨界主持上海衛視個人脫口秀《金星秀》引起了一系列網絡熱議,同樣跨界的還有近幾年出現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王自健、清口演員周立波、歌手楊鈺瑩,高曉松等。這么多不同的跨界主持都在各自參與的主持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可將“跨界主持”確實為電視節目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視角與發展方向。
二、金星跨界的成功因素
2015年1月18日,由舞蹈藝術家金星主持的脫口秀節目《金星秀》在東方衛視播出,節目首播收視便達到0.79,首播以來收視一直在全國綜藝節目同時段榜首。以“毒舌”著名的金星,在早年當舞蹈比賽評委是就廣受關注,再加上其本身“變性人”的身份話題,在節目前期推廣時更易吸引受眾的獵奇、窺探心理。
(一)跨界主持人,本身廣受關注。不同于傳統節目主持,《金星秀》在節目開始之前,人們對主持人就熟悉且有所了解。金星是一個頗有關注度的舞蹈家、“毒舌評委”、“變性人”、“外國老公漢斯”,這些標簽也讓受眾在接觸節目之前就有了對于節目風格類型的心理預期,預熱了主持人的品牌形象。相比較鳳凰衛視對于自家主持人“明星化”的打造,鳳凰營造出一系列明星主持人的形象之后才有與之風格相符的節目。而《金星秀》在節目開始之前,主持人就帶著明星的關注度,省去了相當大一部分的主持人前期打造。
(二)強烈的個人風格。以“毒舌”聞名的金星,在節目當中常常吐槽,語言犀利,大膽直率。直接在節目當中談及“小三”、“貪污”、“擇偶觀”等話題,表述信息大膽豐富,常用辛辣的語言揭露真實的社會現象,因此網絡上也出想了各種各樣的金姐“金句”,比如她談及尹相杰吸毒說“吸毒減肥,純屬瞎說”,吐槽范冰冰“演技和胸有一樣能超過別人就行”。金星本身非科班主持人,沒有太多的規矩和方圓,以其獨特甚至有點出位的個人風格很快吸引了觀眾的眼球。這也是跨界主持的優勢之一。
(三)個人閱歷。金星本人的身世經歷就很有傳奇色彩。金星是中國著名的現代舞蹈家之一,她年幼時就離家當兵,在舞蹈事業最輝煌的時候變性。年輕的時候赴美留學,打過工、創過業。娶過一個女神,又在自己38歲的時候嫁給一個德國男人,并且收養了三個孩子。在節目當中,她會以自己的人生經歷作比,也會講自己混跡娛樂圈的所見所聞,主持人個人閱歷與簡介在節目表現當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性作用。有人把這類主持人歸結為“全能型主持人”,全能型主持人所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親和寬容的個性,有相當一部分應該來自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我們熟知的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拉里·金、奧普拉都曾出身中下層家庭,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
三、主持人品牌形象的策劃
跨界主持人的成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傳統主持人的短板與劣勢,傳統主持人該如何在全媒體時代下的激烈競爭中突圍出去,是主持人團隊亟須考慮的問題,主持人品牌形象的策劃和塑造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
主持人自身風格與欄目定位統一,呈現效果與受眾的審美期待想契合,欄目形象與個人形象相協調,節目類型與主持人職業生涯規劃貼近,整體品牌形象與策劃的最終目標相吻合。這樣才能真正在展現節目效果的同時,為主持人打造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更利于主持人本身的形象定位及職業發展。
一個媒體的品牌形象塑造是整體工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主持人作為媒體最前面的形象表現更需要被重視,而不是僅僅被當做一個發聲機器。主持人自身也應該清楚自己對于節目本身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修養,同頻道、欄目組一起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形象——提升專業主持人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裴哲.電視節目“跨界主持人”現象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1(1).
[2] 張茜.電視綜藝節目“跨界主持人”現象研究[D].河南大學,2011(1).
[3] 陳曉琳.淺談明星跨界做主持的現象[J].當代電視,2013(8).
[4] 曾志華.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文化影響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