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本文以耒陽蔡倫古法造紙為研究對象,從歷史淵源、形狀、材質材料著手,融入耒陽當地文化與資源,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化的可行性與設計方式,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化的營造方式,由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發揮積極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沖擊,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迫在眉睫。雖然我國各級政府和文物行政等相關部門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但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尷尬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大量民眾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似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沒出現過,導致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的斷層,民眾對保護工作的認識不足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極其不利的。(2)傳承渠道不暢。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以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無法直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使人們喪失了對其的吸引力。進一步導致極少有人愿意拜師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傳承傳統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化的可行性分析
蔡倫古法造紙在保護形式方面主要的載體是博物館和各類展覽以及表演活動,表現形式單一,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忘卻和破壞。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這種相對于抽象的文化遺產,是否可以找到一種載體來將其“物化”,使其直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選擇“景觀”作為載體,有以下幾點原因:(1)景觀是人居環境的一部分。景觀本身就是“隨著人類文明的形成與發展而形成的人居環境的一部分”,景觀是一個提供場所予人們聚集、互動、聯結及參與塑造的地方。人們生活于其中并無時無刻不容身在景觀環境中,人們體驗景觀功能性帶來方便的同時,通過這種耳濡目染的宣傳與滲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深入到人們心中。(2)標準化的商品生產與設計致使人們生存的環境、景觀趨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夠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景觀,而且能夠創造宜人的城市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生存環境。
景觀環境展示不是簡單的將歷史中的環境原型再現,而是結合當時當地適應性的再現。設計過程可以表達為: 文化解讀——物化加載——展現設計——意境營造。設計重點是處理好四個層次上的問題: 第一,如何對非物質文化進行文化解讀,將其中蘊含的文化內容抽象出來。第二,如何讓非物質文化內容在最適宜的載體上得到最好的表達。第三,通過什么方式將載體展現給人。第四,如何使人從展示的景觀中感受到其中的非物質文化內容。由此可看,非物質文化景觀化的可行性很大。
蔡倫古法造紙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1.蔡倫古法造紙的發展歷程及其造紙流程
耒陽的蔡倫古法造紙技藝源于蔡倫親授,是對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完整系統的繼承,距今已有1900余年的歷史,堪稱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的“活化石”。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下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耒陽市\"蔡倫古法造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蔡倫古法傳統造紙術,造紙步驟分為:收集物品、切麻、洗滌、浸灰水、蒸煮、舂搗、打漿、抄紙、曬紙、揭紙十大步驟,共有60多道以上工序。對有助于認識蔡倫古法造紙的性質、特點和歷史的實物、文字、口頭資料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這些信息源后來成為分析蔡倫古法造紙的歷史文化元素和判讀景觀文化元素的基本論據。
2.蔡倫古法造紙元素在耒陽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耒陽為中國四大發明之首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故鄉,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耒水北岸而得名。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紙都耒陽更應該重視它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充分挖掘和弘揚蔡倫精神,像蔡倫一樣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找出最能代表和體現蔡倫古法造紙的符號并提取出來。
(1)從歷史淵源著手。《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紙發明前,中國使用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書寫材料是竹木簡。從竹簡這一元素的“形”入手,以夸張和變形的藝術手法,融入本土文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景觀設計中千篇一律的現象。例如蔡倫竹海“竹簡”景觀(圖1)。
(2)良好的水源,也是造紙的必備條件。造紙中諸如浸泡竹子、沖洗紙漿等工序,均離不開水。在耒陽蔡倫紀念園中的——“蔡子池”(圖2),相傳為蔡倫從宮里回到故里傳播造紙術時所開,用來沖洗植物纖維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了。所以在景觀設計中如何對水這一元素巧妙的運用,也是一大亮點。
(3)從造紙工序入手。造紙過程中的工序或輔助器具都可從形狀、顏色、紋飾、材質、構圖、工藝這六個方面分別的把它們抽象的提煉出來。例如造紙步驟中的“抄紙”,以原始造型為基礎,把提取出的原型得到“還原”,形成新的景觀小品(圖3)。又比如耒陽順湖景觀中的“疊紙”石頭造型景觀(圖4),利用模仿、組合、分解、夸張等手段,對現實景觀進行重構,以達到景觀設計的目的。
結語
將蔡倫古法造紙的內容進行凝練、升華,物化為藝術景觀這種可感、可觸的物質實體從而將其留存。從而達到對蔡倫古法造紙的保護、傳承和豐富景觀設計創作內容、形式的目的,使得兩者在打造整體城市文化特色上高度統一,為保持城市本土文化與民族地域特色提供支持。其次,給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景觀化從抽象到具體的營造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肯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