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設計”帶來設計產業的繁榮,“互聯網+”擴寬了設計產業的市場。設計產業在與傳統產業結合的同時,將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
設計產業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大背景下,伴隨著“大設計”概念發展產生的,是現代市場經濟和生產力發展所催生出來的新興產業。設計作為典型的創新型知識,其內涵與外延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擴展,“大設計”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從設計的內涵看,設計已突破了有形的造物概念,走向服務設計、交互設計、品牌規劃、產業策劃等無形的創新設計。從設計的外延看,設計與傳統的第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給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滲透到衣、食、住、行、用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縱觀設計產業的發展過程,英國是最早把設計作為產業加入到國家戰略層面的,美國則通過版權保護等多種形式推動設計產業的發展。中國立足于傳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文化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樹立“中國設計”的世界影響力,現如今,設計產業已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設計產業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呼,一些地方稱作文化創意產業,簡稱文創產業,英國和澳大利亞稱為創意產業,美國稱作媒體與娛樂業或版權產業,瑞典稱作體驗產業,丹麥稱為文化與體驗經濟,芬蘭稱作創意產業或創意經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稱為文化產業。但無論怎么定義,設計在產業中的地位始終是最重要的。
1.我國設計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設計產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而發展壯大的,經歷了20 世紀 80 年代是設計產業的探索期,20 世紀 90 年代設計產業逐漸成形期,21 世紀設計產業轉型期。現如今,我國設計產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設計創意產業集群。設計產業與三大產業不斷結合,同時更加關注策略性設計,策略性設計以實現個人或組織更高價值的追求,預測并引領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為重點。品牌策略、商業策略、可持續發展策略、商業模式創新、體驗設計、綠色設計等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
中國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后全球產業鏈分布轉移變化、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產品創新不斷提升、專業化分工水平不斷深化的外部趨勢影響下,面對粗放式發展帶來的產品附加值低、生產工藝落后、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自主創新能力差等制約下,做出的必然選擇。
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出臺《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標志著國家已經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這將對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促進文化產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2.設計產業未來趨勢
從大環境來看,設計產業前景光明。目前,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調創意和多樣化,設計產業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擴大社會消費領域,增加高質量的創意產品消費。
結合當前環境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設計策略中心主任孫磊教授的指導,現總結設計產業未來發展的八大趨勢。
(1)文化全球化與文化在地化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設計應該走向世界,在學習國外先進設計經驗的同時,更應該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才能設計出為世界接收的優良設計。北歐國家和日本已經為我們做出了一些的示范。
(2)互聯互通
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如何讓設計更好的融入到智能化制造、移動經濟、電子商務交互設計、云設計、物聯網中,是設計產業解決互聯互通的方法。
(3)安全與健康
安全與健康是現代人們關心的問題,良好的設計可以預防犯罪、可以扶困、減災,設計進入生活領域,可以更好的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
(4)城市化與城鎮化
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規劃提出,未來,我國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智慧城市建設、建筑科技、文化創意識別、鄉土博物館的興起、田園城鎮與休閑鄉村建設、公共藝術介入,這些都是城鎮化建設中,需要設計解決的問題。
(5)銀發社會
銀發社會即老齡化社會,也被稱作銀發產業。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步入銀發社會。銀發社會帶來銀發產業的興起。以銀發客戶為目標,開展照料中心設計、輔助產品設計、穿戴式智能設備設計等。
(6)有機商業
設計與第一產業結合,發展貼牌農業,一種農業生產新型模式,是指農業經紀單位按一定標準預先與農戶簽訂訂單合同,向農戶統一提供種子(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指導(管理)、統一使用經紀單位的商標,最終統一收購農戶的合格產品進行再生產再銷售。通過信息設計、綠色設計、倫理消費意識的覺醒,達到生境利益最大化。
(7)支持型經濟
近年來,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讓制造企業來設計產品,而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更多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灌輸給企業,讓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開發并生產自己需要的產品,然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必然導致產品的多樣化。2014年,隨著個性化定制需求的凸顯,傳統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模式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小批量、多樣化的產品生產模式已經出現,中國制造業個性化定制開始興起。消費者需求也走向私人訂制,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個性化量產、新興網絡自組織、心理與消費自主更具有可行性。
總結
國家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同時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李克強總理在頂層設計上為大家指明了設計的發展方向。做好互聯網+行動,必須依靠設計的整合作用。設計做好與以上八點的結合,并積極與其他產業融合,設計產業的未來是明朗的。
(作者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陰勇,男,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方向:設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