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氛圍是活躍的,寬松的藝術創作氛圍和雄厚的社會物質條件為美術創作的繁榮提供了依托。本文從美術創作理論的傳統運用、美術創作理論的創新運用兩個方面予以研究,并提出了美術創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術創作理論的傳統運用
在國畫方面,無論從構圖、筆墨運用,施色、客觀題材再現等方面,都有傳承前人技法。無論寫意還是工筆,都是從臨摹古人優秀作品開始。無論花鳥還是山水人物,更有繼承前人思想,表達創作著內心真實情感的體現。縱觀古今,每個創作者的學習過程都是在臨摹前人作品的基礎上,熟練地掌握技法時,嘗試性地融入自身感悟和思想。這時的創作過程還處于一個嘗試階段,一旦某種方法被自己完全領會并加提煉,再創作畫品時就輕車熟路了。這與唐代書畫家張璪提出的“外師造化,終得心源”的思想,顯然是一致的。另外,南朝齊謝赫在其著作《畫品》中提出了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務象形、經營位置、隨類賦彩、傳移模寫的“六法論”,中國古代繪畫從此進入理論自覺的時期,以六法作為衡量繪畫高低成敗的標準。隨著現代人視覺文化的發展,在創作中不僅有古人散點透視的方法,也有焦點透視的運用,比如蔣兆和的《流民圖》等。不僅如此,各種畫法的融合、創作特點的啟發,都可以相互借鑒用以再創造。
油畫源自西方,其創作理論與國畫大相徑庭。它的素描與色彩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學畫的基礎。以焦點透視為主而發展的油畫,到了近代也出現了類似國畫散點透視的立體主義,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就是典型代表。從西方古典主義宗教類題材的寫實油畫到18、19世紀的寫實與浪漫主義油畫再到現在的多元化油畫創作,這些優秀的作品都為學習油畫提供了參考,以這些參考為基礎,結合現代生活環境來創作,逐漸出現了西方所倡導的表現夸張,用色大膽的油畫大作。
美術創作理論的創新運用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經濟基礎雄厚、文化氛圍輕松,這些都為發展美術奠定堅實的基礎,任何一個條件的缺失都能制約現代美術創新??萍贾沃鳟嫻ぞ叩膭撔拢洕鷽Q定著書畫的市場,輕松的文化氛圍則使多元化的美術相互促進,相互融合。
身處互聯網的時代,創作者可以在足不出戶地獲取美術的各種知識以及發展動態,保持與時俱進的創新節奏。當然,美術創作的學習途徑也便捷許多,強大的數據庫搜索引擎將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鏈接起來,使得學習更加有效促使了現代美術創作的多元化發展。
美術多元化發展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在當前經濟背景下,美術必須突破原有的傳統套路與時代結合,多方面發展。實用美術的興起豐富了美術創作渠道,因其實用的風格而倍受青睞。相比之下,傳統畫作則受到冷落,只有創新才能振興傳統畫作的市場。我們可以從題材、原料、構圖、表現手法等不同角度加以創新,比如張大千晚期繪畫創作,有與佛教壁畫的聯系,有與現代經濟發展的聯系。
如今中國當代美術空前繁榮的局面是由多種流派、風格和類型組成的。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現實主義美術、重建傳統文化景和形式的美術、現代主義美術以及具有前沿性質的實驗美術。在題材上,既有反應歷史重大事件與現實主題的作品,又有歌頌當代公民美德和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除了寫實主義手法外,現實主義美術還廣泛借鑒了現代美術、民間美術和傳統美術的諸多表達方式,諸如抽象、變形、裝飾、表現、超現實、綜合手法等,由此顯示出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巨大包容量及其活力。這也為美術繼續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當代美術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看,美術是量大于質的繁榮上升階段。從數量上來講,中國當代美術家居于世界前列,但沒有出現世界性影響的美術大家,也就意味著沒有出現影響力的大作。這與中國的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從近幾年的大型畫展來看,當今人物畫常采用非主題、無情節、超時空的處理方式,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只是一種組合與并置的關系,可以明顯看出,當今人物畫有著淡化主題內容而突出審美愉悅趨向。另外,山水與花鳥畫,則以偏工整細膩居多,寫意畫充其量也只是小寫意。
對比全球藝術現狀,中國當代美術的觀念、手法、材質、技術和傳播方式仍顯稍遜。新興藝術與實用藝術等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市場仍需擴大,比如:多媒體藝術、影像藝術、材料藝術、裝置藝術等。實用藝術的迅速發展,使當今美術創新越來越多樣化,各種琳瑯滿目的美術作品,也不斷在充實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視覺與審美思維,提高我們的精神享受。但是琳瑯滿目中也免不了參差不齊。面對質量不高的美術作品,倘若沒有足夠高鑒別能力,則對大眾的審美取向也是一種考驗。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也應生出更多形式的美術創新的出現。這樣以來,對中國傳統美術的運用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沖擊。因此,如何將中國傳統美術與時代發展更好的結合,既能突出傳統中國美術文化,又能彰顯現代美術活力,一直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胡晶晶(1991-),女,河南省安陽市,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