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美術教育在學前兒童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提升幼兒審美能力和美術基礎、促進心智和身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素養。隨著全面=孩政策的落實,未來兩年的新生兒人數必有增幅,學前教育將難以普及,民辦基礎教育便成為利用社會力量滿足人們對教育多樣化和普遍化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陜南地區,由于區域封閉的特殊性,也給民辦學前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筆者根據親身探訪、調研,總結并借鑒其他地區的教訓和經驗,提出可行性較強的方針和對策,試圖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意見和建議。
陜南指陜西省南部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地,這里北靠秦嶺、南倚巴山,區域特色明顯。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實,未來兩年的新生兒人數必有增幅,學前教育將難以普及,民辦學前教育便成為利用社會力量滿足人們對教育多樣化和普遍化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成為陜南基礎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國家政策的開放、辦學體制改革的深化,陜南各地區基本形成了以公辦教育為主、民辦教育為輔的辦學體制。但是區域的封閉性也無疑給民辦學前教育帶來定的負面影響。
存在的問題
筆者近期便走訪、調查了相關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較突出的現象,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滯后似乎是個最普遍的現象,除此之外,美術教育部分存在較多的問題:1、現有師生比較為合理,但在美術課程的開發、設置上較為呆板和落后。2、專職美術教師素質較低。3、特色辦學欠缺。當然也有一些私立幼兒園具有明確的辦學特色,如漢中市的天河雙語幼兒園、蒙正學堂(儒家文化),突出了主要特征、有明確的辦學特色,但畢竟只是少數。4、對國內外先進教育經驗和教學方式的漠視。
解決的方法
當下較為先進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華德福教育,還有分別在我國上海和北京設立教育研究中心的美國高寬教育研究基金會的教學模式,為我們思考學前教育的價值、幼兒園的本質、幼兒園課程開發和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等系列重大問題,尤其是在藝術教育中“以人為本”、注重幼兒體驗的科學方法都為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鑒。希望相關的政府部分出臺一些互利政策,以更好地引導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完善硬件設施、完善教育環境。在此,筆者根據自身的(工藝美術)專業,針對軟件資源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淺見,以期為陜南民辦學前美術教育的發展、改革獻出一己之力。
1、加強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內涵建設: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美術鑒賞教學、繪畫教學和手工教學。
美術鑒賞:學前兒童的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通過美術作品的題材、色彩、形式和風格,使幼兒知道世界上些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建筑師或設計師,認識他們的創作特點和風格,并了解與作品相關聯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體驗美術作品傳達出的情緒和想法,從直觀的視覺到內在情感的波動、變化,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藝術家對生活中美的發現和感悟,在獲得藝術熏陶的同時也易于激起幼兒本能的創作沖動,培養幼兒對美的持續追求和鑒賞能力。同時,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幼兒和老師之間,幼兒和幼兒之間會形成積極的互動,提問、分享、發表看法……,在互動中幼兒鍛煉了語言,也培養了良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愿望,并加深了對周圍環境的理解。
繪畫教學:基于生理發展的階段,幼兒的語言表達尚不完善,有很多情感和經驗難以用嘴巴說出來,繪畫正是使這些情愫流暢表達的有效途徑。學前兒童的繪畫教學與成人不同,沒有素描、速寫、水粉(水彩)等純粹學術角度的細致分類,繪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拿著畫筆來玩兒,是復雜語言的代替物,是有意思的游戲。其實,學前兒童繪畫教學主要是讓幼兒在涂涂抹抹的描繪實踐中認識并逐漸熟悉各種繪畫材料和工具,通過語言、音樂、情景再現和想象等方式,來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的色彩搭配、多元的線條組合、夸張的形象認知與構圖,最終形成幅幅鮮明個性、稚拙天真,充分尊重并體現幼兒本性的兒童畫。教師不應對幼兒的造型和賦色設定統一的標準和模式,應鼓勵、支持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描繪生活,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給物體上色。只要符合幼兒的心情和趣味,符合幼兒的主體呼喚,就是好的兒童畫。
手工教學:學前兒童手工教學主要是通過各種簡單的手工活動,使幼兒通過手、眼、腦的配合與協調,使得感覺與思維相互滲透、影響,對于鼓勵幼兒開展探索、想象和創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手工活動的實際操作中,幼兒認識并了解了各種工藝的基礎技能和多元材料的特征與造型原理,初步掌握了造型藝術的基本規律和多樣的裝飾手法。若能將當地的民間藝術相關內容引入手工教學作為補充教材,讓幼兒從小了解、認識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藝,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傳統是我們的祖輩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摸索、積累起來的文化命脈,這是根性的文化、固有的特質,是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我們應當學習和發揚。同時,將民間藝術引入課堂,這也是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的有益探索,創造性豐富教材體系的積極嘗試。
對幼兒來說,無論是美術鑒賞、繪畫還是手工,他們只需要經歷這個階段需要經歷的,沒有必要達到一定的目標或通過的標準,作為教師我們只需要給予幼兒充分的空間、時間和足夠多的材料供幼兒去自由探索,讓他們在各種美術活動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內在驅動力,是人類行為的主動性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積累,成人的好奇心會慢慢減弱。經常聽到一句話“當你對這個世界不再有好奇心時,你不是在長大,而是在慢慢變老”。對于幼兒來說,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未知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他們睜大了雙眼,撲閃著清澈、純真的眼眸,興奮地看著一切,感受著我們居住著的美麗星球:他們懂得欣賞“神奇”的事情和現象,他們總會發現生活中平凡的“驚喜”,他們可以真誠的對自己的探索充滿熱情并持之以恒(只要得到成人的理解和支持)……總之,成人舉手投足中平常的事情都會被幼兒視為“新奇”的“游戲”,所以我們更應把握好這個時機,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潛質,并有效地拓展、挖掘。美術是幼兒早期教育中最易觸碰其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綜合性教學活動,是最易激發幼兒敏感天性的游戲,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更有責任喚起并理解幼兒的好奇心,尊重生命個體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情,引導并鼓勵幼兒大膽地接近自然、大膽地探索與求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使幼兒通過感官、動作和語言,有選擇的了解和認識周遭的一切,不斷經歷次次獨特的心靈體驗,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并建立自信。就讓“孩子貪婪地吸收著周圍的世界,不斷地消化,從而成為它自己”。
3、家長的配合
學前美術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除了在幼兒園里專業老師的教養,家人的支持、參與、互動也是密不可分的。必須重視的點是,家長的教養原則要和幼兒教師的教養原則一致,因為這樣才能保持教育的連續性。學校和家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尤其對于幼兒來說,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幼兒園里,如果體驗到的教養方式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就定會感到茫然、困惑和不適應,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這就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良好溝通和配合顯得極為重要。
小結
區域的封閉性造成了陜南民辦學前兒童教育資源的部分缺失,面對美術課程開發滯后、軟硬件資源滯后、辦學模式單一、對國內外先進育兒經驗和理論漠視的現狀,我們除了呼吁相關政府部分的良性引導、民辦教育機構對硬件配套設施的完善,還要在思想上、認識上、教育資源上作深刻的調整:加強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內涵建設、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家長協同合作。總之,一切以幼兒為主體,要在充分尊重幼兒生理發展階段的基礎上開展適宜的美術教學活動,使幼兒在自主的美術創作中更好的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同時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基礎,促進情感、心智和身體的全面發展,有益于藝術素養的提高和情商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