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理工學院是在2003年4月16日經教育部批準,由原四川輕化工學院、自貢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合并組建的。雖然學院合并已有10余年,但各個校區原址的環境面貌改變并不大,只是一些道路指示標志和景觀小品范圍的改造,更多的投入是在校區教學大樓、學生宿舍、體育場館等主體設施建造上。由于匯南校區是重新建造的,景觀建造上符合現代校園景觀的內容,但沒有體現出學校自身辦學理念和精神的文化景觀。
學校校園建設有自身文化內涵的景觀意識不夠
有教師提出學校校園美化應該有文化學術水準的文學院來提出美化核心理念,而不是只是由學院宣傳部專管。校園環境美化的實施者更多是對美化目的關注,他們對景觀自身的精神層面內涵挖掘還需要提高。四川理工學院有自身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校園識別系統,但有文化內涵的東西并沒有完全體現在校園環境藝術的規劃上。校園內的道路命名要有校園的氣息,有文化石、有文化墻,更重要的是學校有自身文化底蘊。學校各學院有其各學院治學之道,學院辦學特色的景觀,但十分精深的東西還有所缺乏,有點重形式而輕內涵。學校是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有文化精神傳遞的景觀的東西還不夠,更多要能熏陶學生,使學生產生共鳴。
校園的環境設計中較少出現中國文化精神
四川理工學院是中國的高校,有中國文化元素和精神的景觀小品應該是學院的重點。在理工的學院景觀中有中式元素但并不十分突出。匯南校區的石鑼山上風雨回廊和園林廣場、營盤校區的銘志湖是其中的些中式景觀,它們中的亭臺的材料上沒有使用木質材料,景觀園林上沒有搭配古典園林的樹種,而是現代園林樹種的拼貼,鋪裝上也是現代石材居多。這些細節上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還原度不夠,可能是經濟上考慮。園林廣場上的現代鋪磚、石座、照明燈是與古典的中式景觀在一起顯得不太一致,是設計上的精神不夠統一。如果設計規劃上有中式的定位,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象征意蘊、意境涵蘊就能夠完全體現出來。中國藝術中的寫意、空靈、傳神,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體現,在園林綠化中體現出來,就會是極好景觀作品。擁有藝術氛圍營盤校區有藝術景觀,但景觀有些陳舊。在匯南校區體現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精髓的景觀還有待深入建設。
對學校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的建議
1.對校園環境設計應有整體規劃
四個校區的環境應有統一規劃方案,在文化內涵和外觀造型上統一定位。風格統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含義傳達的準確性和藝術性。征集老師、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并把一些好的建議和方案融入和落實到規劃中,會對規劃的合理性起到幫助。藝術學院和人文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在這方面更有發言權。對環境的改造是對學院整體形象打造和對校園學習氛圍營造的重要手段。改造上也應考慮經濟、環保、便捷等因素,分步、分批、合理進行,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風貌中可利用的種植、鋪裝、景觀,降低改造成本,合理把營盤山上部分植被移植到景觀中,在一些墻面制作規范的山水涂鴉也是不錯的選擇。
2.在校園中融入接地氣的地方文化藝術元素
彩燈藝術、鹽業歷史、恐龍文化是自貢文化的名片,在校園文化中包容性的融入這些內涵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校園文化內涵和品牌打造的利器。增加周圍居民和學校學生對學院文化對接的認同感,也是與自貢這地方的城市規劃的融合。在營盤的綠地上布置學生畢業設計的恐龍燈組,在銘志湖畔打造大一學生的銘志宣言彩燈藝術墻,在中心花園布置藝術學院雕塑班的鹽業開鑿和制鹽過程的人物翻模雕塑,讓學生的作品和校園環境改造經濟、合理的接軌。
3.在校園中用校園活動打造文化景觀
在校園中打造一些有意義的文化寫詩和校園口號征集活動,把優秀的詩詞和口號刻匯南校區的石鑼山的景觀圍墻和厚德樓、圖書館的建筑圍墻上。在植樹節,讓園林專業學生在校園中有目的的移栽樹木到規劃的景觀區域,在藝術學院學生的畢業雕塑設計上規定校園景觀創作的題目,并把作品搬到戶外評選,對好的作品搬到匯南校區永久展示,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又是一種環境改造的創新。
校園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和符號化的途徑,沒有了文化概念和中國精神的景觀設計只能是空有外形而無實際精神層次的文化傳承,文化并非只是寫在只是寫在紙上,它需要的弘揚和宣傳,引起更多人關注和共鳴,這樣的中國文化才不會被人遺忘、拋棄,文化內涵的挖掘也不能只是體現在學術研究上,它要有實體物質的承載,物化的文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述來的更直觀、更有力。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就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方面,不是簡單文化創意疊加就能做好的,圍繞學校校訓校旨的中心性和整體性是更多好的建設建議和意見的評判標準。校園環境不光要美,要美的有層次、有故事、有話題。我們不是在簡單發掘中國文化中華麗的東西,而是要讓傳統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韻味在校園建設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