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結合實際情況,以時代為支點分析工筆畫的歷史及發展奧秘,探討中外不同的繪畫時代工筆人物畫的特點,借助舉例論證、統計論證以及典型論證等方法做出論述。工筆畫發展至今,其發展是由客觀環境和歷史背景共同推動的,文章還呼吁廣大工筆畫家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應該結合時代的主觀性及客觀性,明確自身對于工筆畫表現出的信仰,進而端正自身態度,做到用心繪畫,譜寫更具靈魂的工筆畫之歌。
工筆畫的時代特征釋義
1.多元化特征
社會發展的多元化也決定了工筆人物繪畫風格體現出多元化,繪畫題材、創作理念以及藝術樣式等等都體現出時代氣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理念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些都為工筆人物的創作提供了材料,創作風格表現出多元化。比如,通過寫實手法創作工筆人物,把細致、公正的工筆人物畫的繪畫技法等融入到現代社會發展元素中,包含了西方繪畫獨特造型、十八描改造及其他繪畫技巧。充分吸收了西方重彩畫的繪畫技巧,還將很多新鮮樣式融入到繪畫材料中,對繪畫技巧的選擇及創作方法進行改造。工筆人物呈現出多元化的時代氣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西學東漸十分盛行,西方新思潮也拍岸而來,國內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抨擊,人們的思想也在漸漸地向西方靠攏。因此我國眾多工筆人物畫探索者的繪畫技巧摻雜了許多西方元素,例如徐悲鴻、何家英以及陳白等等,雖然風格和題材均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然而原來那個時代的風靡之風、呆滯之風已經不復存在了,工筆人物畫更多的表現出為政治服務。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悲鴻,將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手法融入到了工筆人物畫中,對于人物的造型語言解讀有著自己的特色,比如《李銀泉先生像》和《印度婦女》等等均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經歷了85美術思潮之后,隨著大批工筆人物畫作者的涌現,工筆畫也進入了繁榮時期,工筆畫和連環畫、小人書的創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個時代的工筆人物畫的主流思想更加深入生活,不僅僅是為政治服務,更為工農兵服務。尤其是在創作方法上不僅學習了蘇聯老大哥的創作手法,而且強調塑造典型。比如李綺創作的《農民和拖拉機》,這部作品描繪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知青下鄉的情境,那是一個號召大生產、全員大生產的時代,因此這部作品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吻合的。
2.中西結合特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工筆人物畫的特征也在不斷變化。從現代工筆人物畫作品中可以看出,平面構成應用最為廣泛。將基本形象在二維平面上根據一定法則或秩序進行重組或分解,進而構成
種全新的理想形態。這一時代的工筆人物畫在形式構成中表現出明顯的變化和統一特征,更加注重形態的對比、比例、均衡以及調和,也更加講究對點、線和面的綜合運用,更加重視體現出韻律感和節奏感,體現出完整性。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主張“傳神論”,不僅僅局限在“形似”上,更要做到“神似”。這時代的代表工筆畫家主要有丁紹光、胡明哲、蔣軼瘋和陳子等等。隨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逐步增強,這為工筆人物畫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石。鄭慶余是這一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工筆人物畫創作者,鄭慶余的創作手法體現出明顯的“中西結合”特征,從《逝去的假日》以及《逝去的青春》等數部作品可以看出,作品的主題被透明化了,因為畫面中的主體小狗和人物均被虛化了,但是背景墻缺是十分清晰和實在的,這種創作效果明確地表達了“消失”和“過去”的內涵。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出,作品的主題暗示了時光在不斷流逝,一去不復返,故人已去,通過這種結構的方式表達時間和消失這主題。另外在構圖上也打破了原來的傳統的創作規律,鄭慶余為了更好地表達繪畫主旨,并沒有按照傳統的視覺習慣進行創作,不僅將西方繪畫構圖的完整性運用到其中,更將中方的“三遠法”和散點透視運用到其中,給人一種陌生又真實的感覺,體現出當時的社會風貌。
3.探索型特征
時代在不斷蛻變,引發了人們向西方學習的潮流,而且這種潮流也是無法控制的。時代地轉變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時代的工筆畫振興更是迫在眉睫,這個時期涌現出了眾多杰出工筆畫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有唐勇力、江宏偉、田黎明和喻繼高等等,這些工筆畫作家均在繪畫技巧和工筆畫圖示上尋求出路,他們“借古開今”,他們“納洋興中”,在題材、視覺效果以及媒介等諸多方面實現了創新,使得工筆畫更具有生機和活力,并且也賦予了時代新的意義,更為未來的工筆人物畫發展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工筆人物畫在審美趣味和題材內容還有造型技法等方面都體現出十分明顯的時代特征。何家英在工筆人物畫上有了全新的創作突破,實現了意境和寫實相結合,也成為當時我國工筆人物畫發展的新形勢。何家英創作的《秋瞑》和《十九秋》等作品,將創作宗旨著力于對女性的凈化,并且帶有十分明顯的唯美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女子均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舞蹈、思考以及沉思等都體現出明顯的詩意美。對細節的刻畫和把握十分精細入微,這也是位出色的工筆人物畫作家的素質要求,從細節透露出當時大家閨秀的感覺,充分體現出了改革開放之后上一個世界九十年代的女子其思想感情上發生了十分微妙地變化。
工筆畫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內涵解析
1.復雜多變的時代背景
不同的時代給工筆畫創作提供了不同的素材,工筆畫家處于不同的時代也面臨著不同的創作情境,所有的創作靈感來源均離不開社會環境、時局以及人文和科技等諸多因素。五六十年代女權主義不斷興起,如宋家三姐妹,女性開始追求自我,這些都為工筆人物畫的走向提供了素材,改革開放之初,西學東漸,這一時期的工筆人物畫融入了明顯的西方油畫風格,尤其是在85美術思潮之后,眾多工筆畫家再一次拿起畫筆,將內心壓抑許久的心思釋放廚房。人們穿上了靚麗的衣服,工筆人物畫開始有了色彩,色彩裝飾性實現了良好的發展。此時最具代表性的工筆人物畫作家是胡明哲和蔣采平等等。隨著社會經濟慢慢發展,社會安定之后,人們的心靈色彩也在不斷提升,服飾的顏色更是變得色彩斑斕,人們對于生活有了更高的熱情。工筆人物畫家們的創作在審美意圖和視覺結構上表現出和傳統工筆人物畫更加明顯的差異。不同的歷史階段,工筆人物畫的發展也在經歷著創新和改變,并且在步步壯大和成長,只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需要。無法否認,時代對于工筆人物畫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2.東西兼容的文化內涵
工筆人物畫憑借自身寫實這種精神在國際上立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充分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基礎之上掌握不同時代精神的內涵,這樣才不至于被西方文化的沖擊打亂針腳,積極地融入時代特征和精神,結合西方文化內涵,實現工筆人物畫的更新和發展。工筆人物畫作家的文化修養和意識以及心性等均決定了其創作作品的內涵。所以,我國工筆人物畫作家應該勤于學習,積極發現,借鑒西方優秀文化,更加關注時代內涵和時代特征,并且吸納所有和藝術相關的知識。從古至今,無論哪個時代的工筆畫作家均在不斷追求繪畫方法和技巧上的創新,只有創新才是保持事物不斷發展的基本根源。因此,這對于工筆畫作家也是個考驗,工筆人物畫作家若想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工地,更應該具備高瞻遠矚的偉大胸懷,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結語
這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時代,對于現代工筆人物畫家而言必然會產生更多新意識和新思維,比如對新文化有著更深的認識,對新藝術有著更深的感悟等等,這些都是工筆人物畫發展和革新十分重要的基礎。當代工筆人物畫家不僅要認識到我國的民族文化、民族內涵以及民族特色,更應該對自身文化衍生有十分理性的認識,走出困境,進而創造出更多不同風格的新的工筆人物畫作品。